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劉延東:保護世界遺產 推動世界多樣文明大放光彩
發布時間:2009-12-30 14:12 來源: 編輯:kuaner
信息來源: 2009-12-30

劉延東在出席世界遺產證書頒發儀式
暨紀念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成立30周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建立25周年活動時強調
保護世界遺產 加強交流合作
推動世界多樣文明大放光彩

   12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世界遺產證書頒發儀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向貴州荔波代表郝嘉伍(左)、陳稠彪頒發證書。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三地因喀斯特地貌獲得“世界遺產”稱號。當天,世界遺產證書頒發儀式暨紀念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成立3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建立25周年活動在京舉行,大會向獲得“世界遺產”稱號的五台山、福建土樓、三清山、開平碉樓、中國南方喀斯特的代表頒發證書。新華社記者 王海燕 攝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23日出席世界遺產證書頒發儀式暨紀念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成立3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建立25周年活動,向獲得“世界遺產”稱號的山西、江西、福建、雲南、貴州、廣東和重慶等省市表示祝賀,向支持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的朋友們表示感謝。

   劉延東指出,世界遺產作為人類與自然共同創造的杰作,是人類社會永續發展不可再生的資源。中國有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目前已有38個遺產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遺產保護事業,從法律法規、經費投入、科研教育、交流合作等多方面採取措施,促進了世界遺產的保護和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

   劉延東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履行國際公約,堅持保護為主,積極探索遺產保護科學規律和有效途徑,避免過度開發和破壞性建設﹔深入挖掘遺產的人文內涵和綜合價值,拓展其教育功能,造福社會和人民﹔注重基礎建設,加強科研,培養人才,編制好遺產保護管理規劃﹔擴大與世界各國的交流,相互學習借鑒,加強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有關世界組織的合作﹔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的遺產保護意識,發揮志願者和群眾性組織的重要作用,推動遺產保護事業可持續發展。

   劉延東高度評價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北京辦事處的工作。她指出,教科文組織是聯合國最大的國際多邊智力合作機構,已成為中國開展多邊外交和教科文等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國政府將繼續發展與教科文組織的良好關系,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為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新貢獻。(來源:中央政府網-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