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金明春等人帶來的朝鮮族農樂舞《豐收樂》,以熱烈奔放的舞蹈拉開專場演出的序幕,現場響起一陣比一陣熱烈的掌聲。隨後登場的是古琴演奏《流水》,當深沉悠遠的琴聲從千年古琴汩汩流出之時,全場一片靜謐,陶醉在傳統藝術的大美之中。
貴州侗族大歌《蟬之歌》、長陽山歌《花咚咚姐》、彝族海菜腔《金鳥銀鳥飛起來》歌聲清亮純淨,和聲優美,高音卓絕,觀眾鼓掌之余,還大聲喝彩。而蒙古族的長調、呼麥,讓台灣同胞體味到“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的蒼茫景致,見識到草原兒女的豪情奔放。
泉州提絲木偶戲表演動作細膩,活靈活現,幽默詼諧,不時引發觀眾會意的笑聲。表演結束時掌聲經久不息,掀起晚會的第一個高潮。由蘇州昆劇院沈豐英、俞玖林表演的昆曲代表作《牡丹亭﹒驚夢》美輪美奐,余味悠長,觀眾聽得、看得如痴如醉。融合舞蹈與技巧的苗族蘆笙舞《滾山珠》,讓觀眾不時發出驚嘆。
演出節目個個精彩,最後在西藏山南地區農民表演的粗獷豪放、剛勁威武的昌果卓舞《雅礱春潮》中結束。當演員謝幕時,全場觀眾熱烈鼓掌喝彩。
散場時,許多觀眾仍然神情激動,對表演贊不絕口。台北市民謝周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表演非常好、非常感人,看了以後讓他有游歷大陸各地河山之感。這樣的表演能到台灣來,真是很難得。一些觀眾還在劇場門廳踴躍購買相關音像制品,表示要拿回去給無緣來現場的家人和朋友欣賞。
這場演出是“守望精神家園──第一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的重頭戲之一。遺產月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除5場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外,還將舉行“根與魂──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和“保護﹒傳承﹒弘揚──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是兩岸開放交流以來規模最大、等級最高、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交流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