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誰主沉浮》自今年6月27日至7月1日在浙江杭州首輪公演以來,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洪祝,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龍新民、李忠杰,浙江省委副書記夏寶龍,省委常委、秘書長、政法委書記李強,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茅臨生,副省長龔正、鄭繼偉,省政協副主席黃旭明,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周國富,浙江省老領導徐鴻道以及一大批相關部門領導先後觀看了演出,他們與廣大黨員一起重溫黨的歷史,並一致給予該劇充分肯定與好評。
趙洪祝認為,這出話劇主題把握得很好,人物形象塑造得很生動,表現形式也很新穎。作品反映的時間跨度很長,很有歷史厚度。李忠杰認為,該劇具有深刻的歷史內涵和精神內涵,用藝術的形式再現了黨的歷史、再現了建黨先驅們的不同命運,全面深刻地反映了重大的歷史事件。其表現形式獨特,創新了劇情設計、人物安排、表演方式,用歷史與現實結合、時空交叉等方式,反映現代人與先驅們心靈上的溝通、精神上的交流,很有創意。夏寶龍指出,這部劇讓我們了解了黨的“一大”代表的歷史情況和不同命運,使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他認為,這是一部富有生命力、尤其適合年輕人觀看的好劇目。茅臨生說,這部話劇對於觀眾了解中國革命歷程,了解黨的歷史,特別是領袖人物的故事,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吸引力,對於引導青年知識分子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周國富認為,《誰主沉浮》是一曲信念的頌歌,是一堂對黨員干部和當代年輕人進行藝術教育的黨史課。
據介紹,話劇《誰主沉浮》由總政話劇團團長孟冰編劇,總政話劇團導演宮曉東執導。總政話劇團和浙江話劇團的演員分別扮演毛澤東、馬林、張國燾、李漢俊、王盡美母親、記者雷子等角色,塑造了生動感人的建黨先驅者形象。在此劇中整體亮相的浙話青年演員的表演也可圈可點。
在直徑14米的旋轉舞台上,一幅塵封的歷史畫卷打開了: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開,13位年輕代表謀求共產主義的美好未來。全劇緊扣90年前中共“一大”召開這個重大歷史事件,通過當代年輕記者雷子的視角與對話,再現了黨的“一大”會議進程,刻畫了一批懷抱理想的年輕人,表現了優秀的中國共產黨黨員對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堅守。
演出現場,氣勢恢弘的《國際歌》旋律與跌宕起伏的劇情交織,引起觀眾強烈共鳴。不少觀眾一次次被劇中人物舍生忘死、矢志不渝地追求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的命運感動得熱淚盈眶。謝幕時,劇中“一大”代表的扮演者與上海新天地酒吧的現代年輕人一起舞蹈,更是讓觀眾情緒高漲,歡呼聲席卷全場。
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指出,話劇很精彩,它貴在讓觀眾得以“重溫歷史,感受震撼,拷問心靈,激揚旗幟”,所以引起了每位觀眾的深度思考和回味。文化部藝術司戲劇曲藝處處長呂育忠認為,該劇是一部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的好作品。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章軻說,這是他看到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最好的話劇之一。
話劇迷趙美成深有感觸:在大眾娛樂泛濫而難覓心靈震撼的當下,《誰主沉浮》為人們提供了寶貴的心靈養料,激勵人們在黨的旗幟下奮發前行。浙江大學學生小李看完演出很激動:“觀看《誰主沉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年輕觀眾普遍認為,演出形式出人意料,台上台下的現代青年一起追尋革命先驅的腳步,一起探索共產主義信仰的真諦,一起回憶現代中國的歷史,走出劇場,思索在繼續,拷問在深入。年長的觀眾則說,這是一次特殊的黨課,讓我們重溫了歷史。還有觀眾說:“這部話劇,堪稱是舞台版《建黨偉業》。”
微博評論更熱鬧。有人說:“浙話新作《誰主沉浮》較准確地把握了90年前那段動人心魄的歷史,不拔高、不遮掩,還原真實。”也有人說:“中共‘一大’13位代表對於我們來說很陌生,話劇將他們復活了。劇中很多動情處,尤能引起我們年輕觀眾共鳴。” 還有人說:“該劇採用了時尚的穿越手法,舞美也很有創意,很新穎。這是浙江話劇舞台上難得一見的大制作,值得一看。”
據悉,浙江省文化廳從去年就開始精心籌劃建黨90周年的獻禮劇,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心血。為確保《誰主沉浮》的思想性、歷史性和藝術性,主創團隊廣泛聽取意見,不斷精心修改打磨,演職員全情投入、忘我工作。浙話排練廳中創演紅色經典劇的氛圍濃郁,印有“以我們的激情獻禮建黨90周年,以我們的豪情創作《誰主沉浮》” 的橫幅異常醒目。彩排中,有關領導和熱心觀眾也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意見。
浙江話劇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龍告訴記者,《誰主沉浮》是浙話轉企改制後推出的第一部大型話劇,也是首部實施項目制運作的話劇。從作品的策劃、創作、排練到演出的全過程,都堅持以市場化手段運作,這也是對改制後浙江話劇團的社會擔當、藝術追求和市場開拓能力的最好檢驗。據不完全統計,首輪5場演出票房達53萬多元。
劇情簡介
2011年7月某日,中共“一大”會址後門,上海新天地酒吧人聲鼎沸,年輕記者雷子攜女友正陪剛從美國回來的同學在酒吧喝酒跳舞。報社一個電話,讓雷子趕一篇紀念建黨的報道文章,於是,雷子來到了“一大”會址紀念館採訪。
雷子穿越時空,成了“一大”會議上倒茶水的小伙計,與“一大”代表不期而遇。通過雷子這個現代青年人的視角,參與“一大”會議的代表們的不同命運也一一展現:共產國際代表馬林面對德國法西斯毫無懼色,至死不放棄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後來雖脫黨卻仍堅信共產主義的李漢俊,面對屠刀大義凜然﹔鄧恩銘、何叔衡、陳潭秋等為了共產主義理想慷慨赴死。同時,他也看到有人為“盡一日生命享受,以求一時之滿足”而成了革命的叛徒,有人入黨、脫黨、又回到黨的懷抱。在這裡,更多的是前赴後繼、舍身忘我的優秀中國共產黨人。
在會議休息時,“一大”代表們暢想革命成功後的未來:“100年以後的中國是什麼樣子?”“那時共產主義會實現嗎?”雷子則反復追問他們:“什麼是信仰?為什麼要堅持信仰?”中國共產黨90年風風雨雨的歷程,讓雷子看到了共產黨人對理想的堅守和追求,他在不斷拷問中感悟著。
最後,在新天地酒吧,雷子的海歸同學陳大年面對“為何要選擇回國發展”的追問,回答說:“這是歷史的選擇,是這個時代選擇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