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蔡武部長在全國現代戲創作座談會上強調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生產導向 創作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作品
發布時間:2011-07-26 12:59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1-07-26
   作為文化部主辦的2011年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的重要活動之一,7月15日,全國現代戲創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出席座談會並向參演劇團頒發參演紀念獎牌。他在講話中強調,廣大藝術工作者要珍惜機遇,與時俱進,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生產導向,努力創作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作品,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蔡武代表文化部向為現代戲創作做出不懈努力並取得豐碩成果的藝術家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他指出,這次展演是文化部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強對藝術創作生產的引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慶祝建黨90周年系列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展演匯集了不同藝術品種的32台優秀劇目,主題鮮明、題材廣泛、視野寬闊、形式多樣,涵蓋了話劇、京劇、舞劇、地方戲等多個藝術品種。這些作品關注現實生活,以人為本,反映了普通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批優秀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歌頌了黨的偉大征程和不朽功績,體現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唱響了時代的主旋律,展現了現代戲創作的優秀成果,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和好評,成為“七一”期間首都文藝舞台的一大亮點。

  蔡武強調,人民群眾不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創造者,是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在藝術創作中體現人民願望,反映人民心聲,在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創作出更多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精髓,代表人民利益,具有時代精神的優秀文藝作品,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實題材的創作是舞台藝術創作的難點,但難點一旦突破,就會成為激動人心的亮點。我們要加強對現實題材藝術作品生產的引導,始終堅持文藝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始終堅持“三貼近”的原則,倡導藝術院團建立“聯系基層基地”,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生活,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真誠傾聽人民的呼聲,真實反映人民的願望,在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力求以情感人,做到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結合,努力創作更多的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作品。

  蔡武指出,要研究和把握藝術創作的新形勢、新特點,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適應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新變化,積極引領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在總結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藝術表現方式方法,在強調藝術本體的基礎上,積極利用科技手段,不斷增強藝術作品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後,文化部將進一步加強對現實題材藝術作品創作生產的引導,鼓勵和扶持現代戲的創作和演出,鼓勵藝術家深入生活,從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偉大實踐中吸取營養,著眼於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感受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堅實腳步,熱情謳歌人民群眾昂揚奮進的精神風貌,真實記錄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同時,組織藝術家下基層指導創作,對有基礎、有潛力的劇目進行加工、修改、提高,力爭多出好戲,真正使時代成為戲劇的主題,使人民群眾成為戲劇作品表現、鑒賞和評判的主體。各級文化行政部門要堅定不移地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推陳出新,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鼓勵藝術家去自由創造和創新。有了這樣的氛圍和環境,相信藝術家們一定能夠創作出中國氣派、中國風格,反映時代精神和人民心聲,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化記憶和文化符號。

  文化部藝術司司長董偉主持座談會。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仲呈祥、中國戲曲現代戲研究會會長姚欣、中國戲曲學會會長薛若琳、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龔和德、中國劇協原分黨組書記王蘊明、中國藝術研究院原戲曲研究所所長王安奎、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徐培成、《中國戲劇》雜志主編賡續華等專家學者,秦腔《西京故事》編劇陳彥、隴劇《苦樂村官》編劇曹銳、話劇《生命檔案》編劇肖力、話劇《大川之靈》編劇李亭、國家京劇院院長宋官林、山東省呂劇院院長段雨強、話劇《生命檔案》主演洪濤、豫劇《鍘刀下的紅梅》主演王紅麗、蒲劇《山村母親》主演景雪變、黃梅戲《李四光》主演張輝等先後在會上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