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戲曲生態:不能隻見大樹,不見草原
發布時間:2014-01-02 08:15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4-01-02

    中國文化報記者王立元報道:2013年文化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983年全國共有374個戲曲劇種,到2012年已經減少到286個。在此情況下,2013年7月,文化部出台了《地方戲曲劇種保護與扶持計劃實施方案》,2013年12月20日,文化部公布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名單及全國曲藝、木偶戲及皮影戲優秀劇(節)目扶持評審結果。地方戲曲、曲藝、木偶戲及皮影戲界相關人士表示,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場及時雨。

    小劇種長期邊緣化

    在2013年11月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上,蘇劇《柳如是》引來了蘇劇迷的爭相觀看。但讓人感到心酸的是上世紀80年代,曾經一演出就連演幾個月,在經濟上“以蘇養昆”的蘇劇,現在卻沒有專門的劇團,在《柳如是》之前,10多年都沒有新創過大戲。

    在文化部統計的數據中,目前有74個地方戲曲劇種隻有1個職業劇團或民間班社。一些深為老百姓喜愛、歷史悠久、有文化價值的劇種或品種已經消亡,這些劇種或品種的演出和曾經的輝煌僅成為一種記憶。和地方戲曲同樣被邊緣化的還有曲藝、木偶戲和皮影戲。

    據福建省泉州市木偶劇團團長王景賢介紹:“由於種種歷史原因,全國多地的木偶戲、皮影戲劇團大多因為體量小、行政級別低,被視為‘小劇種’,長期處於邊緣地帶,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扶持。特別是在多種外來文化和新興藝術品種沖擊下,許多木偶戲、皮影戲專業劇團,特別是民間小劇團、小班社,普遍陷入創作人才缺乏、運營經費缺失、市場競爭力不足的生存危機。”

    地方戲曲、曲藝、木偶戲及皮影戲被邊緣化的原因,除了生存條件的艱難、人才流失比較嚴重、藝術種類自身發展存在一些問題、缺乏相應的演出條件之外,文化部調研總結出的原因還有演出市場混亂對劇種生存造成了沖擊。據調查:部分民營藝術院團缺乏管理監督,盲目迎合市場不良風氣,擾亂演出市場,對原本就需要保護的地方戲曲以及曲藝、木偶、皮影戲造成了沖擊。

    保護不是放進保溫箱

    無論時代怎麼發展,地方戲曲以及曲藝、木偶、皮影戲,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台教化”的社會功能。

    2003年和2006年,國家分別啟動實施了昆曲藝術搶救、保護和扶持工程以及重點京劇院團保護和扶持規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現在,文化部出台對地方戲曲劇種和全國曲藝、木偶劇、皮影戲優秀劇(節)目的保護扶持計劃,以此來帶動全社會對地方戲曲以及曲藝、木偶、皮影戲的關注與重視。前些年,文化部扶持京劇、昆曲很重要,但是戲曲像自然環境一樣,也是有一個獨立的藝術生態,不能隻見大樹,不見草原,特別是來自民間、服務於民間的草根劇種。這種扶持和保護要著重建立長效機制,樹立全國一盤棋的觀念,從根本上解決制約地方戲曲以及曲藝、木偶、皮影戲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和難題。

    確定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以重點院團的扶持促進地方戲曲劇種的保護﹔對全國地方戲創作演出重點院團的劇目創作給予資助,以劇目的扶持促進地方戲曲劇種的保護﹔以人才培養促進地方戲曲劇種的保護和發展,採取多種方式對地方戲曲人才進行培訓……這些是《地方戲曲劇種保護與扶持計劃實施方案》計劃要做的事情,但這種保護不是把它放在保溫箱裡,脫離市場環境,而是要把地方戲曲以及曲藝、木偶、皮影戲放到市場裡面去,要面向觀眾、面向基層、面向市場,來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地方戲迎來好機遇

    此項政策一出台,立刻得到了全國各地的積極響應。江蘇是戲曲大省,歷史悠久、品類豐富,被譽為“百戲之祖”的昆曲就發源於江蘇。目前,江蘇有錫劇、揚劇、淮劇、淮海戲、柳琴戲等15個地方戲曲劇種、曲藝、木偶等表演藝術品種,100多個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從業人員5000余人。

    據江蘇省文化廳廳長徐耀新介紹,此次文化部對地方戲曲劇種的保護與扶持計劃中,江蘇的蘇州滑稽戲劇團和滑稽戲《探親公寓》以及蘇州彈詞《雷雨》等10台曲藝、木偶劇(節)目入選。江蘇將按照文化部的要求,以此次地方戲曲劇種及曲藝、木偶、皮影藝術的保護與扶持為契機,進一步推動江蘇地方戲曲藝術的繁榮發展。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茅威濤說:“從‘浙江小百花’建團30年的歷程中,我們真切感受到政府扶持的重要性,同樣我們也意識到傳統戲曲藝術自身必須求變的緊迫性,以及敢於面對未來,不斷發展的自覺性。應當客觀地看到,傳統藝術與市場需求並不矛盾,我們反對‘娛樂至死’被標榜為‘唯一’價值,但‘觀眾是上帝’同樣也是市場的不二法則。因此,如何正確理解和科學運用政府扶持與市場接軌的雙重標准,直接關系到一個劇種、一個劇團的生存與消亡。”

    天津市曲藝團團長王立揚表示:“目前,我團正緊緊抓住‘文化體制改革’‘非遺保護’和‘高素質後備人才培養’3個關鍵點,鼓勵全團干部職工切實發揮智慧與力量,轉觀念、謀新路、促發展。這次文化部出台扶持曲藝優秀節目的政策,體現了文化部對曲藝事業的關注和重視。這個政策在全國曲藝界產生了巨大反響,對我們曲藝工作者是極大的鼓舞,可以說,我們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