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黨建工作 > 基層黨建
基層黨建
樹立良好文風、學風
發布時間:2015-10-29 10:17 來源: 編輯:機關黨委
信息來源: 2015-10-29

  三組學員在完成第一單元學習後展開討論,現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樹立良好的文風、學風”為題進行匯報。

  端正學習態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強調領導干部要做好本職工作,一刻也離不開理論學習。要全面學習做好本職工作必需的知識,把學習作為培養世界眼光、增強戰略思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過程。要把研究和解決重大現實問題作為學習的根本出發點,使學習成為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不斷提高工作原則性、系統性和創造性的過程。肖慶同學談到農村文化研究專家吳理財曾在2009年針對武漢某區村黨支部書記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全區281個村,回收有效問卷242份,54.2%村支書認為村裡人信仰基督教,17.2%村支書認為主要是佛教,選擇道教和伊斯蘭教分別是3.4%和1.5%。事實告訴我們要帶問題去基層調研,不能閉門造車。

  善於從書籍中獲取精神食糧。《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一文中講我們的各級領導干部肩上的責任和使命,要認清科學發展大勢、把握科學發展規律、統領科學發展觀全局、創造科學發展業績,所有這些都離不開讀書學習。中央把其中思想上升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理論高度。

  有認識上的提升還不夠,還要講作風。在《努力克服不良文風,積極倡導優良文風》一文中,總書記講文風不是小事。 學風和文風都是黨的作風,黨風決定著文風,文風體現出黨風。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是改進文風的首要問題。三組李偉同學一直在談我們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要秉承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態度。李健同學認為簡單照搬書本上的內容,還是達不到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的要求。郭雄偉同學談到每位黨員要有歷史使命感,要有辨明是非方向的能力,學習中體會到總書記說的都是務實的話,領導干部要切實增強工作執行力,落實好責任,敢於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怎樣改進文風時講到:文風問題與領導干部的素質能力有關。文如其人。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以此作為政治上的望遠鏡和顯微鏡﹔學習新知識,拓寬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力的東西,充分合理地繼承和運用。這樣才能厚積薄發,言之有物、深入淺出地講話、寫文章。要增強黨性修養。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講出的話、寫出的文章人們才願意聽、願意看。好文風源於好文德。一個干部隻有樹立起與黨和人民要求相適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會用好的文風為黨和人民服務。這又引出一個好文風源於好學風問題。

  要有好的學風。一要解決為什麼學的問題。通過學習,不斷提升思想認識,樹立和堅持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提高領導能力和水平。二要解決怎樣學的問題。干部學習要善於向身邊的同志學習、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基層學習,學習科學理念、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學習實踐中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振奮精神,主動研究新情況、探索新途徑、制定新措施、解決新問題。三要解決學什麼的問題。凡對生活有益的知識、對工作有補的知識、對人生有用的知識,都要盡可能地去學習。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兩千多年來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一直在路上。中華民族有著自己深沉的精神追求,繼承和發揚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文風與學風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有巨大作用。總書記在北大與學生座談的時候指出:在文風、學風中倡導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但同時也告誡:要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芭有一部家喻戶曉的紅色經典《紅色娘子軍》,我們幾任團長都曾談到一部舞劇影響中國人,也養育了中芭人。我隨隊外巡演出親眼目睹劇場爆滿的情景,很多觀眾曾多次觀看演出卻依然情有獨鐘。我們也曾把這部中國的經典舞劇帶到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演出好評如潮。近年來,劇團一直致力於把西方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之路。WORKSHOP就是培養新一代編導的搖籃,我們的編導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貼近生活,努力做到藝術創新。

  趙燕海同學在小組發言中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之中,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使這些娃娃在幼小的心靈中有愛國、愛正義的理念。由此我想到在結構化研討中,我們小組討論的“文藝作品有高原無高峰”問題,其中就原因之一“人才培養”進行了深入剖析:教育體制問題、家庭教育問題都是制約我們出人才的因素。學科設置不合理、應試教育、功利性思想以及藝術教育貴族化傾向等都是當前有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當前的文風之亂及不正之風已經擾亂了社會文風的正常發展,到了非糾正不可的時期了,從創作到面向社會公開,急功近利、金錢至上使藝術無法傳承,更無法長期發展。許多大的劇種還能夠在國家財政支撐下去得以保留,但一些中小劇種在我們這一代就銷聲匿跡,這是對傳統文化的不尊重,是浮躁社會中表現出來的對文化的膚淺和無知。文風和學風的核心價值觀走偏了。

  把文藝作品當追逐利益的搖錢樹,從而成為市場的奴隸,究其原因是在市場大潮中迷失了方向,放棄了應有的責任。肖慶同學補充談到當今社會已進入網絡信息時代,文化思想多元化成為新常態,我們在黨校學習可以掌握很多理論工具,對問題有針對性地思考和分析。

  文風和學風對於我們從事文化工作的同志們至關重要,對於我們的下一代也是學習的根基,對於全社會來說仍然是個大命題。它關乎我們民族的精神風貌,它引領我們乘風破浪,不斷向前。

                              

                                         張紅麗供稿(學員單位:中央芭蕾舞團黨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