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重慶合川:著力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
發布時間:2022-04-18 09:5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4-18

   

  重慶市合川區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合川橘餅制作技藝”“川劇臉譜藝術”等7個項目入選,內容涉及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兩大類。

  合川已有2300多年歷史,三江匯流,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文化傳承綿延不絕,歷史遺存俯首可拾,名人典故不勝枚舉,與之交相輝映的是眾多千姿百態、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合川區緊緊圍繞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積極做好非遺資源的挖掘,開展非遺普查,借助當地特有的非遺資源,融入學校教育,培根鑄魂,非遺保護工作穩步推進,非遺保護傳承氛圍日漸濃厚。

  挖掘普查 培根強基

  近年來,合川區以“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扎實開展非遺普查工作,非遺項目名錄的數量逐年遞增。合川區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指導,分門別類開展專題培訓,確保普查工作有成效。合川區文旅工作者深入一線加強實地調研,一批具有明顯地域標志性的非遺項目被挖掘出來。截至目前,合川區已開展7次非遺普查,摸排非遺線索1000余條,收集整理70余項非遺項目圖片1000余張、視頻資料100余個,內容涵蓋民間文學、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技藝等8個類別。

  合川區曾有“戲窩子”之稱,合川區川劇臉譜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有著悠久的歷史。如今,川劇臉譜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及多元文化的沖擊,發展堪憂。合川區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啟動以來,合川區非遺中心堅持“瀕危非遺資源優先挖掘”的普查原則,組織專家、學者對區藝術團、區文化館等有關單位詳細了解,重點對合川區川劇表演藝術家進行走訪、調研,從歷史淵源、表現形態、重要價值等方面,深入掌握川劇臉譜藝術的發展規律。目前,年過80歲的合川區川劇臉譜表演藝人龔思全仍在堅持創作。

  據了解,合川區現有“合川桃片制作技藝”“雙槐善書”等重慶市級非遺項目18個,“合川寬粉傳統制作技藝”“獅舞”等合川區級非遺項目70個﹔余曉華、夏國權等重慶市級非遺傳承人20名,邱永江、向慶等合川區級非遺傳承人57名。成功創建非遺各類基地13所,戲曲特色學校1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范學校1所。重慶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易宗成說:“自2020年開始,我已陸續收徒10多人,合川峽硯是一張文化名片,我們應當堅守初心。”

  融入教育 尋根鑄魂

  合川區自2015年以來以保護和傳承非遺為重點,因地制宜,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進校園”活動,積極服務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文化素養培育,增強學生對非遺的保護意識,同時也讓廣大學生開啟優秀傳統文化的“尋根”“鑄魂”之旅。

  合川區川劇名家李良明利用合川區學昌門小學課間操指導的戲曲操表演,將川劇表演動作由繁化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間展示活動。同時,學校將川劇藝術作為選修課程,邀請川劇非遺傳承人到校進行授課,編排川劇校本課程,打造川劇特色校園,弘揚川劇文化。“我們立足於傳統文化,有利於發現和培養一批後繼人才,加強保護與傳承。”學昌門小學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在合川區非遺保護中心的支持下,我們學校連續兩年參加重慶市戲曲小梅花獎均有收獲。”

  合川區二郎中學位於合川區西北部的二郎鎮,將群眾喜聞樂見的高蹺引進校園,成立“校園高蹺隊”,開設“非遺高蹺”特色課堂,挖掘高蹺文化底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今,二郎中學的學生不僅會綁高蹺、踩高蹺,還會進行高蹺舞蹈、高蹺打糍粑等表演形式,豐富了校園活動,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二郎鎮因為高蹺被重慶市命名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二郎高蹺已成為川渝兩地聞名的一張文化名片。”二郎鎮文體服務中心負責人說,“二郎高蹺壩壩舞成為人們茶余飯後不可缺少的休閑活動。”

  重慶移通學院是重慶市非遺傳承教育基地,學校十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立了首個高校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先後聘請合川區20余名市級非遺傳承人作為客座講師,開設峽硯、刺繡等非遺課堂,出版《匠人匠心重慶市合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訪談錄》等非遺專著4部,拉近了大學生與非遺的距離,感受當地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多渠道傳播 營造濃厚保護氛圍

  近年來,合川區以“非遺+”為手段,通過非遺進校園、進景區、進鎮街的形式,廣泛發動社會參與,既拓寬了非遺保護的廣度,又提升了非遺保護傳承的溫度。

  合川區文峰古街位於涪江與嘉陵江旁,“文峰塔”“鹽倉”等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其間,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合川峽硯”“合川桃片”“糖畫制作技藝”等10余項非遺項目的入駐,為景區增加了文化底蘊,助推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

  “瞧,奧運吉祥物——冰墩墩,咋變成可愛的糖墩墩、泥墩墩、面墩墩了!”今年2月,在文峰古街開展的“非遺過大年 歡樂鬧元宵”雲展播活動,精彩的文藝表演融入非遺元素、主播直播帶貨、非遺傳承人互動交流,吸粉無數。“作為非遺傳承人,我們跟隨時代步伐,用技藝助力冬奧!”糖畫制作藝人徐利說。

  同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直播視頻家鄉年”“非遺進基層巡展”等活動的開展,也廣泛吸引在校大學生的參與。重慶工商職業學院以“探索身邊非遺 收獲文化滋養”為主題的首屆“身邊非遺我來講”比賽活動即將舉辦。負責此次活動的張老師表示:“合川非遺資源豐富,我們將發揮高校的優勢,讓更多的有志青年參與進來,共同為合川的非遺保護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據了解,合川區非遺中心與重慶移通學院共同開展“記者﹒記著”文化周主題活動之“遇見﹒非遺”主題攝影展,吸引了200多名大學生參與,共收集圖片1000余張,評選優秀作品30余幅,線上與線下的圖片展取得了較好的反響。學生吳佳英說:“學校開展的非遺活動我每次都要參與,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

  合川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羅麗旻表示,下一步,合川區非遺保護工作將繼續深挖非遺內涵,創新傳承手段,拓寬傳播渠道,廣泛發動社會參與,讓具有合川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用”起來、“火”起來,講好合川故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城,彰顯獨特的合川魅力。(侯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