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發布時間:2022-04-22 09:55
來源: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 2022-04-22
重慶在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優勢,強化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堅持城鄉一體推進,統籌整合資源,廣泛發動群眾,不斷探索創新,既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又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煥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
強化系統推進,統籌聯動形成“一盤棋”。重慶市委高度重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等工作融合推進,納入重慶市精神文明建設“十四五”規劃,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強化責任,系統謀劃,全面統籌。組織3500多個市級以上文明單位與文明實踐站點結對共建,形成文明實踐工作合力。成立重慶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重慶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研究院。落實區縣黨委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責任,各區縣黨委“一把手”親自抓、帶頭做,層層壓實責任,形成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書記帶頭抓、各部門齊落實的工作態勢。各區縣均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與宣傳思想工作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推動工作。涪陵、榮昌等區縣落實區級領導包片制度,加強協調指導,推動文明實踐工作落到實處。
壯大工作力量,凝聚多方資源擰成“一股繩”。按照“531”模式配齊配強中心、所、站三級工作力量,確保文明實踐有人抓、有人干。即中心配備“5”人,採取增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事業機構的方式,增加5名以上編制負責區縣文明實踐工作﹔所配備“3”人,採取調配鄉鎮文化站人員、調劑內部工作人員等方式,安排3名以上專兼職工作人員﹔站配備“1”人,採取調劑村居兩委工作人員、本土人才、社工等方式,安排1名以上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日常工作。全市已建立區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服務中心)38個,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1萬多人,推動了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
聚焦首要任務,推動理論宣講“大眾化”。在統籌推進文明實踐五項任務基礎上,突出學習傳播黨的創新理論這一首要政治任務,整合區(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和23個市級部門資源,招募“會宣講、懂政策、有特長”的宣講志願者2萬多名。深入田間地頭、城鄉院壩開展微宣講,每個主題宣講控制在15分鐘,側重“小話題”反映“大主題”,以“小故事”闡述“大道理”,用老百姓聽得懂、喜歡聽的語言講身邊人身邊事。大渡口區聚焦群眾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建立創新理論、紅色故事等六類課題庫,按照對象化分眾化要求,積極運用三句半、快板等通俗易懂的形式撰寫宣講提綱,讓宣講內容更“沾泥土”、更“抓眼球”。
致力群眾參與,探索文明實踐“積分制”。實施《重慶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制定重慶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管理辦法,將參加學習理論政策、參與公益活動、踐行文明行為等納入積分管理,採取政府投入、社會捐贈、集體經濟分紅等方式籌資,建立積分兌換物資、參與評先評優等細則,激發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內生動力,促進了文明城市、文明村鎮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奉節縣財政支持1700多萬元,在村(社區)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積分銀行,形成“事事可積分、處處能積分、個個想積分”機制﹔城口縣以村為單位建立文明實踐積分超市189個,將宣講學習、文明習慣、遵紀守法、公益行動等情況納入家庭積分賬戶,有效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