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東
廣東
茂名:以“墟”為媒,農文旅商齊上陣
奏響城鄉融合發展新樂章
發布時間:2023-11-10 09:39 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新聞客戶端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新聞客戶端 2023-11-10
  作為一個農業大市,如何在全省實施的“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中尋求突破,解決農業大而不強的“老大難”問題,助力當地高質量發展?這是許多農業大市面臨的共同難題,茂名市的一些創新做法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找到了一個新的思路。在實施“百千萬工程”過程中,茂名市始終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錨定“在市域發展、縣域振興中走在粵東粵西粵北前列”的目標,著眼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用特色文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以六個示范墟為媒,推動農文旅商“趁墟”而入,助力茂名高質量發展,奏響了城鄉融合的新樂章。
  聚焦本土,以墟為樣板,構建城鄉融合發展大格局
  “行棋觀大勢,落子謀全局。”正確研判形勢,做出科學決策,才能搶抓發展機遇。茂名共有104個涉農鎮(街),有獨特的“趁墟”鄉村文化﹔有1699個涉農村(居),農村戶籍人口佔比近六成。茂名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鎮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鎮村。 
  金塘鎮油城墟門樓。丘立賀 攝
  2022年茂名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強縣行動和“百墟千村振興計劃”。茂名堅持系統思維,以鄉村振興“145”工作法貫通鄉村五大振興。即遵循一套流程:“策劃—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管理”全流程體系﹔抓住四大要素:產業筑基、文化鑄魂、風貌塑形、功能強村﹔做好五項工作:做強基層黨建、做優生態環境、做細群眾工作、做好人才支撐、做實保障措施,著力破解“鄉村振興怎麼干”難題。
  群眾到竇州墟中國牙雕藝術館參觀。丘立賀 攝
  針對當地特色,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提升鄉鎮聯城帶村水平,推動鎮域經濟發展。推動各地依托本土資源,分別打造1個獨具特色的“墟”。茂南區:選點金塘鎮打造展現“油城文化”的油城墟﹔電白區:選點觀珠鎮沙垌村打造以沉香為主題的沉香墟﹔水東灣新城:選點南海街道打造具“漁港風韻、漁村風情、魚鮮風味、漁民風採”內涵的晏鏡疍家墟﹔信宜市:選點信宜市區、鎮隆鎮打造以“竇州文化、信義文化”為特色的竇州墟﹔高州市:選點曹江鎮打造彰顯“高涼太好心文化”的高涼墟﹔化州市:選點楊梅鎮打造以化橘紅為主題的橘州墟。六大墟深度挖掘本地文化特色,賦能產業發展,打造農文旅商相結合的城鄉融合發展樣板,為茂名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描就一筆墟鎮美景美食相益、文化藝術交融、傳統與新潮共振的濃墨色彩。
  整合資源,以墟為橋梁,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渠道
  串聯起散落角落的鄉村資源,突出資源特色優勢,以墟為橋梁推動城市資源下沉鄉村,鄉村資源上行城市,促進城鄉資源要素流動,城鄉資源合理配置,實現城鄉資源共享,不斷為鄉村振興注入新能量。
  一是推動城市資源下沉,活躍鄉村文化。建立以墟為重要切入點的資源供給體系和城鄉文明建設利益聯結機制,發揮墟鎮對接城市資源、服務農村文化建設的作用。比如市文化和旅游部門堅持送文化下鄉助力各墟的活動開展。今年中秋國慶期間,由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市文化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志願者總隊茂名分隊承辦的“魅力茂名﹒好心戲台”群眾文化活動進景區——“山海並茂﹒好心聞名”文旅一台戲,在疍家墟為到場市民游客呈現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二是整合農村文化資源,破解資源孤島效應。通過墟平台整合閑置散落在各地的優勢資源,借助墟的輻射影響力最大化發揮資源社會經濟效益。比如把茂南區鰲頭鎮的洪拳文化整合到文旅資源豐富的油城墟,在油城墟打造洪拳文化場館,組織教師隊伍到當地傳授洪拳,促進洪拳文化的傳播。比如“油城墟”通過1958小火車展現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工業文化,礦山博物館展示了礦山特色文化,朱也赤烈士墓、茂名縣委、縣政府舊址展現了紅色文化,金塘鎮墟改造提升恢復了逢墟日趁墟的墟日文化,村史館發掘了本土文化,七條新農村精品村的建設展現了和美鄉村的綠色文化。
  2023年茂名“墟BA”男子籃球聯賽比賽現場。丘立賀 攝
  三是墟活動聚城鄉人氣,共享流量資源。借助墟的流量承載力,以舉辦賽事等活動聚集人氣,立足本土特色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產業資源,著力打造“賽事+鄉村旅游+傳統文化”多元融合發展賽事活動。比如各大墟參與舉辦的茂名“墟BA”男子籃球聯賽、廣場舞大媽比賽、茂名非遺文化節等活動,賽事與農業、商業、文化和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通過各大墟流量共享集聚人氣,為鄉村經濟賦能。
  風貌塑形,以墟為范例,繪就城鄉各美其美新畫卷
  充分提煉六大墟的特色文化元素,結合地理特征,打造特色突出的墟鎮風貌,做到讓鄉村文化觸摸歷史、激活歷史、讓歷史豐富文化、融入文化,繪就城鄉風貌各有千秋,百花齊放的新畫卷。
  一是文化元素點綴,打造特色風貌。通過提取文化元素,融入墟鎮景觀設計,打造網紅打卡點、引流標志物。比如“疍家墟”緊緊圍繞“海”的特色,強化“漁”的元素,挖掘“漁”的文化,將塘霞村打造成為海韻、港灣、漁村深度融合、生態宜居、令人向往的南粵特色“漁村樣板”﹔比如竇州墟注重融合信宜地域特色與文化傳統,以竇州城嶺南+南洋建筑特色風格為主題,提取竇州古城的建筑元素,融合鎮隆六雙花燈的傳統文化,打造蘊含竇州文化的商業建筑與花燈主題酒店,讓厚重的歷史文脈和現代的城市風貌交相輝映,成為信宜市首個傳承弘揚地方特色文化的體驗地。
  二是保護好老建筑,留住“鄉村印記”。堅決不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保護好老建筑,留住歷史痕跡。比如“疍家墟”建設中堅決保護好承載漁民鄉愁的眾多紅磚老房建筑,全方位展現傳統古建筑的風貌、結構、肌理,展現傳統紅磚房建筑的審美品位和獨到技藝。
  三是完善設施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比如金塘鎮以創建衛生鎮為契機,通過鄉村振興示范墟建設,輻射帶動周邊村庄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打造環好心湖城鄉融合示范帶,實現以業帶村、以村旺鎮、以鎮興市的示范效應。2023年,“油城墟”綜合開發項目被茂名市縣域高質量發展交流會評為最滿意和最具特色的項目之一。
  文化鑄魂,以墟為紐帶,呈現城鄉文化共生新景象
  活化“趁墟文化”,高舉“高涼文化”,突出本土特色文化,以墟為紐帶促進城鄉人文交流,推動城鄉文化共生發展,形成獨具一格的墟文化,鑄造鄉村文化靈魂,不斷煥發鄉村生機和活力。
  今年中秋國慶期間,油城墟舉辦“油城墟 簸箕巷”開業活動,群眾到油城墟游玩。金塘鎮政府供圖
  一是活化利用“趁墟文化”。茂名市委從市情出發,活化利用“趁墟文化”,以六大墟為樣板,通過開發六大墟的本土資源、打造特色文化、推崇特色美食,集觀光旅游、休閑購物、電商貿易、帶貨推介於一體的新式墟市。今年中秋國慶期間,各墟結合本地文化特色,打造了主題各異的慶祝雙節趁墟活動。比如疍家墟以冼夫人文化為IP,開展“潮玩雙節 雅韻國風”活動﹔油城墟舉辦“油城墟 簸箕巷”開業活動﹔高涼墟舉辦“月下曹江 夢回高涼”美食集市活動﹔竇州墟舉辦烏欖文化節暨第四屆信宜欖雕文化成果展等活動。據統計,在雙節假期,到金塘鎮油城墟游玩的總人流量達22.3萬人。當地美食“宜良山簸箕炊”日銷約200蓋,“壹粥壹烤”平均營業額7000—10000元/日,“主烤官餐吧”營業額6000—8000元/日,“一品茶點”營業額7000元/日,“動漫城”營業額8000—15000元/日,“文林村銅制品”日售400個以上,日營業額4000元以上。各墟活動精彩紛呈,通過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活動和優美的景色,使傳統與新潮共振,藝術與美景交織,鄉村文化、經濟發展蓬勃生機活力。
  二是筑牢高涼文化根基。六個墟突出高涼文化,使之貫穿於六大墟文化建設的始終,形成眾星(六大墟特色文化)捧月(高涼文化)的文化態勢,讓高涼文化成為茂名墟文化之根。比如六個墟貫徹落實市委“五棵樹一條魚一桌菜”發展戰略,以發展延長本地高涼菜品產業鏈條,做好墟鎮“土特產”文章。
  三是突出彰顯墟文化的地域特征。六大墟建設中突出本地特色文化,比如油城墟突出石油文化、洪拳文化、籺文化﹔橘洲墟突出橘紅文化、牛雜文化、羅非魚文化﹔高涼墟突出冼夫人文化、荔枝文化、高涼菜文化﹔竇州墟突出竇州文化、信義文化、康養文化、書院文化、李子文化﹔疍家墟突出疍家文化、俚人文化、海洋文化﹔沉香墟突出沉香文化。
  文化賦能,以墟為平台,推動城鄉農文旅商深合作
  強化文化、旅游、產業、商業多維融合,發展本土特色文旅產業,以六大墟為平台,聚集農文旅商新業態,以文化人、以文促旅、以產興墟,推動城鄉農文旅商深合作。
  橘洲墟商業街道。丘立賀 攝
  一是強化多維融合,延長文化產業鏈。茂名深挖墟鎮文化資源,做實農文旅產融合,培育新興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不斷提升農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比如高涼墟堅持“產業帶動+項目建設”的工作思路,深挖曹江鎮的產業發展動力,推動農文旅商融合發展。在項目建設中挂起產業名片,支撐項目持續發展。以曹江鎮傳統美食挨釀(深薯糕)為切入點,打造了特色美食村落挨釀坊。
  二是結合資源稟賦,培育新興產業。比如橘洲墟借助“臨空經濟區”大平台,加快推進楊梅產業園三、四期建設,打造預制菜產業園,建立航空食品生產鏈。
  三是傳承傳統工藝,搶救沒落產業。為搶救傳統工藝,重振逐漸沒落產業,茂名出台了一系列人才、資金支持等政策。比如茂名大力重振晏鏡“疍家墟”皮鞋加工制造、漁網編織等傳統產業。晏鏡皮鞋產業曾登記在冊的皮鞋制造企業僅有30家,從業人員不到2000人。目前,通過採取引進國內皮鞋產業龍頭企業,創建自有品牌,文旅產業帶動等一系列措施,現皮鞋制造業重新煥發時代光彩。
  守正創新,以墟為陣地,織密城鄉產品銷售網
  緊跟潮流,創新銷售形式,以墟為陣地,線上線下鋪蓋銷售網,拓寬產品銷售渠道,推動農業產業銷售模式向互聯網延伸,促進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充分發揮墟平台促進城鄉經濟文化交流、社會關系維護、信息交換等作用,進一步拓寬城鄉發展空間。
群眾到沉香墟購買沉香產品。丘立賀 攝
  一是傳承“趁墟文化”,打造“沉浸式”墟市。各大墟結合重大節假日、傳統節日,擇定日期為“墟日”,舉辦墟市活動激活傳統“趁墟文化”,為市民朋友一站式打卡“茂字號”優質農產品。比如茂名以農民豐收節為契機,在市區舉辦2023茂名市優質農產品銷售墟市活動,活動現場置有來自各縣市區的優質農產品展銷區域,打造一條熱鬧非凡的豐收集市,吸引了廣大市民群眾前來購物。
  二是拓展銷售網,打造“雲上墟”。借助“茂名優質農產品雲端博覽會(茂名墟)”小程序,開啟“雲上茂名墟”線上豐收節發布暨茂名月餅金秋營銷沖刺行動,通過在“茂名優質農產品雲端博覽會(茂名墟)”雲上平台設置特色農產品介紹專區、銷售專區。又比如把線上展銷平台“茂名墟”與線下建設項目“高涼墟”相互融合,把分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起來,圍繞產地認證、生產標准、品牌塑造、產品銷售等問題提供統一服務,實現“高涼墟”品牌產品上架“茂名墟”,農民群眾“雲上趁墟”、特色產品暢通“上行”。
  三是緊跟時代潮流,培育直播帶貨銷售模式。各大墟定期舉辦直播帶貨培訓班,加強本地電商從業人員電商知識培訓,鼓勵當地農民加入直播帶貨行列。比如沉香墟香農們緊跟時代潮流,採取短視頻直播等新型銷售方式推動沉香家喻戶曉,全國第五個“木作文玩”抖音直播基地成功落戶電白沉香產業園,月銷量5000多萬元。(張學強 伍進 姜桂義 王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