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東
廣東
廣東:群眾文藝作品有力量有筋骨有溫度
發布時間:2024-11-22 09:1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魏雲舒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11-22
  日前,廣東省第十一屆群眾戲劇曲藝花會在深圳落幕。本屆花會以“廣東有戲 花會有你”為主題,集中展現了近3年來廣東群文領域戲劇曲藝創作的優秀成果。活動自5月啟動以來,共收到報名作品567件,最終71件作品入圍決賽。
  在本屆花會決賽評委看來,本屆花會作品“給人出乎意料的驚喜”,善於提煉生活,切入點巧妙,反映出廣東改革開放的精氣神。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吳文科認為,本屆花會曲藝類作品形式豐富,既有廣東傳統的粵曲,也有北方的曲藝品種,說明廣東有曲藝發展的豐厚沃土。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宋寶珍表示,本屆花會作品內容緊跟時代、貼近生活,反映人生、亦庄亦諧。
  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趙紅介紹,群眾戲劇曲藝花會作為廣東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門類最齊的群眾文化品牌活動,自1986年創辦以來,每個門類累計推出上千件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實現了“群眾創、群眾演、群眾看、群眾樂”的目標。目前,廣東已形成以全省群眾文藝作品評選、群眾藝術花會為龍頭,各地市聯動活動為支撐的群眾文化創作演出格局。
  為了讓優秀作品脫穎而出,佛山市通過舉辦群眾藝術花會、全民綜藝大舞台等選拔比賽,不斷完善優秀作品選拔機制。佛山市文化館館長劉山濤介紹,佛山市、區兩級每年開展群眾藝術花會,2021年至2024年,共推薦53件作品參加省群眾藝術花會,其中34件作品獲獎﹔每年開展市群眾文藝作品評選,2021年至2023年,共有37件作品獲獎﹔特別是從2018年起,連續6年舉辦“全民綜藝大舞台”系列活動,其中,2023年共吸引數萬人次、超過2000個節目報名參與,開展海選和展演活動32場次。目前,廣東省各地自創並實施3年以上的群眾文藝活動品牌達92個,以賽促創,以展促創,推動群眾文藝創作繁榮發展。 
  作為2024“羊城之夏”基層社區文化節的重要內容,2024年度廣州市“創演之星”“群藝之星”“傳承之星”群眾文藝團隊名單已揭曉,共有104支優秀團隊上榜。廣州市通過實施“群藝之星”基層群眾文藝團隊扶持計劃、“創演之星”示范性優秀文藝團隊發展計劃等,激發基層群眾的創作熱情。近年來,廣東創新群眾文藝創作工作機制,東莞、佛山、中山、韶關、茂名等地均出台文藝精品創作、群眾文藝團體扶持等政策文件,其中東莞市近3年累計投入創作經費950萬元。   

西秦小戲《桑梓情》 許建梅 攝 

  人才是繁榮群眾文藝創作的有力支撐。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近年來選送的4個作品獲得全國性群文領域獎項,98個作品獲得省級群文領域獎項。中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負責人介紹,中山設立人才扶持激勵機制、市級群文特聘創作員機制、高質量培訓機制、創作表演社團機制,打造出人出彩的群眾文藝創作平台。近3年以來,中山市特聘了16名文藝創作人才,共獎勵和扶持群眾文藝作品266件,資金達943.725萬元。放眼全省,2023年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聘任2023至2025年度群文劇作家、作曲家、編舞家共45人,遴選公布“粵美鄉村文化指導員”90人、“藝美鄉村文化社團”30個。
  今年8月,“文化廣東”平台正式上線,推出看演出、學才藝等功能,成為群眾文藝作品展示和群眾共享藝術發展成果的平台。為提高文藝作品的活化利用和推廣效果,廣東精心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陣地。其中,“廣東群藝薈”優秀群眾文藝作品資源總庫於2023年上線,匯聚2000多個優秀群眾文藝作品、120多個群眾文化品牌活動、4800多名群眾文化工作者。2024年廣東省優秀群眾文藝團隊展演——百團匯演活動共有390支團隊演出1100余場,線上、線下惠及觀眾超1100萬人次。各地文化館常態化開展全民藝術普及培訓項目,培育了“百歌頌中華”歌詠活動、“群星耀南粵”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巡演、廣場舞大會、“四季村晚”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品牌活動。2024年春節,全省共舉辦群眾文化活動1.4萬場次,參與活動1.1億人次。 
  通過上述舉措,近年來,廣東群眾文藝創作花開滿園,涌現出2016年第十七屆群星獎獲獎作品——少兒舞蹈《爸媽我想你》和曲藝作品《羊續懸魚》、2019年第十八屆群星獎獲獎作品——西河大鼓書《大營救》、2023年第十九屆群星獎獲獎作品——南音新唱《同心結》、小品《煙》等有力量、有筋骨、有溫度的優秀作品。接下來,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將注重群眾主題、緊扣時代脈搏、彰顯地方特色、突出煙火氣息、厚植家國情懷,深扎、廣採、精編、細導,推動創作更多群眾文藝精品,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譚志紅) 
  

  山歌小戲《啼笑皆宜》 許建梅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