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西
廣西
廣西好戲進京城
發布時間:2023-06-06 16: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6-06
  “一曲山歌,一段歡舞,一塊手帕,一把花扇,就能把老百姓的幸福寫滿臉頰……”誕生於廣西山水田間的彩調劇用質朴詼諧的戲曲語言訴說著勞動人民的悲歡喜樂,贊頌著世間的仁愛大義,成為中華戲苑中的一株金桂,散發縷縷幽香。4月27日至5月2日,由廣西戲劇院創排演繹的彩調劇《新劉三姐》《木匠哥的鋼琴夢》先後赴北京參加“新時代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展演”活動,亮相中央歌劇院舞台。前者是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獲獎作品,後者是廣西今年新創作的向黨的二十大獻禮重點劇目,此次赴京展演,既是廣西文化藝術精品的一次展示和檢閱,也是推動“廣西有戲”品牌出精品、出人才的一次機會。
  進京展演獲好評
  作為廣西的民族文化符號,劉三姐是好幾代人共同的情懷。當熟悉的旋律在彩調劇《新劉三姐》的舞台上演繹著新時代的劉三姐故事,既勾起觀眾久遠的回憶,也用新的故事傳承著劉三姐精神和文化。
  “彩調劇《新劉三姐》在傳承發展廣西劉三姐文化的基礎上,用新的主題、新的語境、新的人物、新的演繹、新的舞台塑造了善良、美麗、堅強的新時代劉三姐形象,講述了廣西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新時代故事。”廣西戲劇院院長龍倩表示,《新劉三姐》已經多次亮相北京的各種表演舞台,但老情懷新故事依然深入人心、常演常新。
  同屬於現實題材的彩調劇《木匠哥的鋼琴夢》則講述了木匠出身的鄉村能人阿德帶領鄉親們造鋼琴追夢的故事。在創排中,主創團隊對傳統彩調的表現形式、音樂樣式等都進行了創新,既有濃郁的廣西藝術特色,又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北京觀眾李芸在觀看演出後感到非常震撼和激動:“劇目聚焦青年追夢奮斗的故事展現了當下人們為理想目標不斷奮斗的精神,讓年輕觀眾產生很大共鳴。”
  為進一步加大廣西優秀舞台藝術作品的宣傳推廣力度,借“新時代舞台藝術優秀劇目展演”的契機,廣西戲劇院還攜桂劇《花橋榮記》一同進京。這部作品改編自白先勇先生同名小說,將寄托在桂林米粉中的鄉愁鄉情娓娓道來。
  “幾部戲一看就是出自‘大’劇院的精品‘大’作,雖然是地方戲劇,但包裹性非常強,既有地方戲的精髓,也融入了新的藝術表現手法。”觀眾王先生連追了兩場戲,他說,這樣的好作品應該常演、多演,甚至到國外交流,讓更多的觀眾了解中國戲曲的魅力。
  通過進京展演攀高峰
  三部作品連演6場,對於廣西戲劇院的演職員來說,雖然累但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通過這次演出,我的收獲很大。”廣西戲劇院年輕演員陳慧在《新劉三姐》和《木匠哥的鋼琴夢》中都飾演了重要角色。她說,每一個舞台都是新的創作,演出後她會綜合現場觀眾的反應、領導同事的評語,還有自己在台上的發揮,給自己打分,時刻鞭策自己不斷創新,讓觀眾走進劇場時都能看到最精彩的一面。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鄭藝表示,推動“廣西有戲”精品進京展演,就是為了讓作品通過不斷的演出得到新的提升,努力把精品升華為經典,讓廣西地方戲曲的創新探索接受更多專家、更多觀眾的檢驗,讓更多的優秀劇目走向更廣大的舞台。
  作為廣西地方戲曲發展的主力軍,廣西戲劇院自2012年改制以來新創作品21部,改編、整理29部,移植3部。在堅持創新創作的同時,廣西戲劇院一直堅持參加各類進京展演以及廣西在北京舉辦的重大紀念日展演活動,並召開專家研討會,通過在北京的舞台上演出具有壯鄉特色的廣西地方戲曲作品,提升“廣西有戲”品牌影響力。
  龍倩清楚地記得,2017年廣西戲劇院第一次赴北京演出,還隻是作為國家京劇院的幫扶單位,與國家京劇院聯合演出京劇《紅色娘子軍》和《紅燈記》。此後從2018年至今,在文化和旅游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的大力支持下,廣西戲劇院先後5次進京展演,為全國觀眾帶來了10部精品,獻上了16場演出,其中既有經典保留劇目,也有原創和改編作品,既有歷史題材,也有現實主題,涵蓋了桂劇、壯劇、彩調劇等廣西地方劇種,可謂是廣西戲劇院改制12年來的成果匯報演出。
  “北京有著數量龐大、見識寬廣的專家和觀眾,通過一次次的進京展演,我們能清楚地感受到作品是否受觀眾喜愛﹔通過專家的戲評,能清醒地認識到還能在哪些方面得到提升﹔通過舞台的淬煉,人才隊伍逐漸成長、成熟。”龍倩告訴記者,正是這一次次的進京展演,勇於接受專家和觀眾真知灼見的點評和建議,不斷推動著廣西戲劇院和廣西地方戲一次次地攀登藝術高峰。
  掀起戲劇藝術界的廣西現象
  廣西地方戲曲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鮮明的南方地域特色,桂劇、彩調劇和壯劇等廣西地方劇種經歷了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提煉,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綻放出絢麗奪目的異彩,也得到了業界專家的高度肯定。
  “廣西的做法值得肯定。”中國戲曲學院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傅謹長期關注廣西地方戲發展。他說,正是通過一次次的進京,參加各種各樣的展演活動,大家開始越來越多地聽到廣西戲劇院這個閃亮的名字,越來越多地有機會接觸到廣西地方戲。
  “在傳統藝術的當代傳承方面,廣西走出了非常優雅的身姿,留下了一串又一串非常亮麗的痕跡。”北京京劇院院長劉侗說,發揚民族地域的特點、深挖文化的根基是地方劇院的重要工作和使命,廣西戲劇院堅持創作、挖掘、整理、復排劇目,並讓演員有充分的登台演出實踐,對地區的文化建設、民族特色文化建設、地方劇種的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原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對廣西地方戲發展充滿了信心,他認為,廣西的民族文化特色極為鮮明,戲曲藝術創作創新發展有巨大的潛力,文藝院團要努力通過創作和演出去表現時代生活和時代精神,要關注年輕人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創新更自由的舞台呈現方式。
  據了解,近年來廣西著眼於新時代新征程的藝術創作,實施“廣西有戲”品牌的戰略部署,整個行動計劃從七個方面規劃七大工程,細化為16個專項行動,構建全區舞台藝術創作、選題立項、劇本創作、劇目排演、修改提升、巡回或駐場演出、宣傳推廣、文藝評論這樣的閉環扶持機制,推動各主要藝術門類各展所長、競相綻放、勇攀高峰,高質量發展。
  “希望通過廣西地方戲曲講述普通人的煙火生活,展現新時代中國人民堅實努力、奮斗不止的逐夢歷程,進一步講好廣西故事,傳播好廣西聲音,提升‘廣西有戲’品牌影響力,努力實現廣西舞台有戲、廣大演員有戲、群眾身邊有戲。”鄭藝說。(郭凱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