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9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內蒙古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70年來,全區公共文化事業從零起步,不斷發展壯大,構建起覆蓋城鄉、多元發展、均衡普惠的發展格局,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條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發展之路。1952年,全區文化事業財政支出僅有200萬元,到2018年達到94.3億元。
數據顯示,目前全區公共圖書館達到117個、文化館120個、博物館185家、美術館24家、蘇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093個、嘎查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12522個,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基本形成。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人均擁有圖書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均達到99.2%以上。全區所有旗縣區實現了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全覆蓋,健身廣場、體育公園、戶外營地、健身步道、籠式足球場等遍及城鄉,體育場地總數達到5.56萬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達41%。
70年來,自治區堅持不懈抓普惠、推改革,公共文化服務功能日益提升。全區國有文藝院團發展到95支、5643人,每年開展“百團千場下基層”惠民演出1500余場。全區31個國貧旗縣配備了流動圖書車和流動文化車,“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工程覆蓋范圍達到60多萬平方公裡,惠及300多萬農牧民。大力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一批歷史遺跡、人文盛景、非遺項目等各類文化資源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保護建設和傳承發展。2018年,全區接待游客1.3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11億元。
70年來,自治區堅持不懈抓特色、強優勢,公共文化的影響力日益增強。1957年第一支烏蘭牧騎成立,如今全區烏蘭牧騎已發展到75支、隊員近3000人,“紅色文藝輕騎兵”成為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推出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000多項,形成特色化、品牌化、規模化的文化活動189項。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文化交流合作機制,組織開展藝術交流演出、非遺展覽展示、民族文化培訓等活動,向世界展示新時代內蒙古的新作為、新發展、新氣象。
上一篇: 內蒙古赤峰舉辦首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 |
下一篇: 鄂爾多斯:全域創建旅游興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