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內蒙古
內蒙古
林俗旅游成了阿爾山的“聚寶盆”
發布時間:2021-08-23 10:29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1-08-23

  阿爾山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一個縣級市,位於大興安嶺南麓腹地,曾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在文化和旅游部定點幫扶以及各方共同努力下,當地不斷盤活文化和旅游資源,走出一條旅游帶動增收致富的道路。

  阿爾山林業資源豐富,很長時間以來,當地以伐木為生。2015年,內蒙古大興安嶺的國家及地方林區收鋸挂斧,長達63年的木材生產時代畫上句號。停伐後的伐木工人把砍樹的斧頭換成種樹的大鏟子,以生態促經濟效益,以旅游促經濟發展,林俗旅游成為阿爾山當地百姓發家致富的“聚寶盆”。曾經的伐木工轉型為旅游人,開起了民宿,當上了廚師、服務員、講解員,圍繞林俗旅游做起了文章。

  好森溝國家森林公園民宿老板郭凱悅對這裡的變化感受最為深刻。好森溝國家森林公園的前身是興安盟五岔溝林業局好森溝林場,以前郭凱悅承包的林場招待所生意慘淡,因為去林場的路況不好,客人很少。自從林場變成國家森林公園,當地政府修建了環線旅游公路,從好森溝到明水河鎮開車僅需一小時,到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天池服務區隻需四十分鐘。旅游旺季,很多游客慕名來到好森溝,招待所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2017年,郭凱悅對招待所進行整修擴容,將以前隻能接待三四桌客人的小餐廳,變成能夠容納二百多人同時就餐的大餐廳,客房也修葺一新,招待所“變身”為林區民宿。山裡山貨眾多,頭腦靈活的郭凱悅在餐廳旁做了一個土特產品展示區,展示售賣好森溝的山野珍品。這一展示區不僅成了增收渠道,也變成了當地一些林業工人創收的新門道,激發了他們採賣山貨的熱情。

  樹皮畫是阿爾山林業地區的一種傳統手工藝技藝,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以白樺樹上剝落的樹皮為主要原料,通過加工處理、分色裁剪、粘貼刻繪,制作成挂畫。以前,因為不受重視,這一工藝幾近失傳。

  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支持阿爾山市開展“非遺資源補充調查項目”,建立健全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新認定了一批非遺傳承人,並對白狼林俗樹皮畫等進行了重點打造,讓樹皮畫成為帶動當地增收致富的法寶。

  在文化和旅游部幫扶下,樹皮畫非遺傳承人李艷紅開設了樹皮畫非遺扶貧就業工坊,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訓樹皮畫制作技藝。他們閑暇時間參與樹皮畫手工藝品的制作,手藝比較成熟的,每月可獲得1000多元收入。據了解,樹皮畫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已累計為46戶貧困戶72人發放分紅金額近30萬元,專業培訓覆蓋400余人,成為文旅扶貧的典型。

  “過去,樹皮畫隻能偶爾賣給過路人。現在,我們的樹皮畫產品多次獲獎,幾次出國參加展覽,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為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大產業,同時也吸引著更多游客來阿爾山感受林俗文化,體驗林俗旅游。”李艷紅說。 (楊竣杰 駱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