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非遺”再啟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1-08-24 09:14 來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2021-08-24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全面加強新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了部署。《意見》進一步強化黨對非遺保護工作的領導,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非遺保護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從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普及力度三個方面明確了13項主要任務,強化了制度政策保障,是做好新時代非遺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認真學習貫徹《意見》精神,研究形成具體舉措,抓好《意見》各項任務要求的細化落實,全面提升非遺系統化保護水平,助力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提供精神力量。一是強化黨對非遺保護工作的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加強和鞏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牢牢把握非遺保護工作的正確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傳承人主體地位,推動非遺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認同感。二是聚焦體系建設,夯實非遺保護基礎。建立調查記錄體系,全面落實省級非遺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系統記錄,推進數字化和大數據建設。優化省、市、縣代表性項目名錄體系,建立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動態管理機制,加強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申報和履約工作。提升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評估和動態管理水平,培育一支年齡結構合理、示范帶動作用明顯的代表性傳承人隊伍。全面推進國家級、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五年內建設10個國家級(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非遺特色村鎮、街區,加大對造紙、年畫、川菜、川劇等特色小鎮的指導,創建一批“非遺在社區”示范點,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非遺區域性整體性保護管理機制。提升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建設水平,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推動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非遺保護傳承基地、非遺體驗基地、非遺傳習所和有條件的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配套建設傳承體驗中心,健全非遺傳承體驗設施體系。三是強化轉化利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非遺保護傳承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加強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的非遺保護,發揮非遺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的獨特作用。大力推動非遺合理轉化利用,振興傳統工藝,認定建設一批省級傳統工藝工作站、省級非遺就業工坊﹔深化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培育“天府旅游美食”“非遺之旅”等非遺體驗、研學文化和旅游品牌,打造各地特色非遺旅游線路產品,推動非遺進景區。加強紅色文化相關非遺項目保護,鼓勵創作紅色文化相關作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加強民族地區非遺保護,搭建學術研討交流平台,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認同。四是加強傳播普及,弘揚非遺時代價值。拓展傳播渠道,建設四川非遺宣傳矩陣,對保護單位、傳承人開展新媒體傳播培訓,提升互聯網時代非遺傳承傳播能力。利用春節、羌年、火把節等各民族傳統節日,以及“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文化和旅游節會組織非遺宣傳展示展銷活動,在黃河流域、巴蜀文化和旅游走廊等搭建區域性宣傳展示平台,持續高水平辦好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等國際性文化節會活動。與駐外使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院校合作,以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外和對港澳台非遺交流傳播活動,研發涉外非遺體驗、研學旅游產品,加大向國際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四川非遺保護實踐成就的力度。五是建強工作力量,提升履職盡責能力。常態化組織非遺管理干部集訓,加強非遺保護人才隊伍建設。以院校研培、職業技術培訓、師帶徒和專題培訓等多種形式,提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傳承實踐能力。持續對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開展輪訓,強化履約意識和能力。加強縱向橫向合作,提升非遺專家智庫建設水平和決策咨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