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四川
四川
瀘州納溪: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留下來、活起來、傳開來
發布時間:2024-03-20 09:12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4-03-20
  近年來,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原則,著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活態傳承及發展,力爭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留下來、活起來、傳開來。
  聚焦“保護+”,守護非遺歷史文脈。一是建立非遺檔案,開展非遺資源調查,建立動態管理台賬,妥善保存實物、資料,完善“基地+傳承人”的保護傳承體系。截至目前,累計建立非遺檔案30個。二是開展搶救性記錄工程建設,對“永寧河船工號子”“搬打獅子”等省、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及代表性傳承人進行全面系統記錄,累計搶救記錄項目3個、記錄省級傳承人4名。
  聚焦“傳承+”,增強非遺存續活力。一是構建傳習設施體系,建成“護國陳醋”“納溪民歌”等3個省級非遺體驗基地,“護國陳醋傳習所”“楊氏香囊傳習所”等3個傳習基地,年均開展活動60余次,受眾達5萬人次。二是推動非遺“見人見物見生活”,打造逸夫實驗小學、江南職業中學、天仙鎮銀羅小學3所傳承基地,編寫傳承校本教材,將“納溪民歌”改編為課間舞,年組織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50余場,參與學生2萬余人次﹔組織開展非遺進企業、進商場等活動40余場,利用傳習所組織傳承人參與活動60多場,非遺進社區活動已逐漸成為本地的文化活動品牌。

  聚焦“融合+”,拓寬非遺發展空間。一是推動“非遺+園區”融合發展,以西部工匠城核心區建設為契機,打造傳習一體的全產業發展園區,配套建設“非遺傳習所”和“醬醋文化陳列館”,著力打造集研學體驗、文創工坊、民俗傳承、休閑購物等於一體的體驗線路,全年接待研學人員2萬余人次。二是推動“非遺+旅游”融合發展,借助“川南民歌第一村”落戶樂道古鎮的契機,邀請專家和學者來納溪採風、學術研究、藝術指導,提升納溪非遺知名度﹔開展“非遺進景區”展演展示活動200余場,吸引游客400余萬人次,增加旅游收入約40億元。三是推動“非遺+項目”融合發展,申請專項扶持資金60萬元,為“納溪民歌”“搬打獅子”等3個項目編纂名錄,推動“護國陳醋傳統釀制技藝”“楊氏香囊”等25個項目與有關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組織非遺產品參與“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非遺購物節”等展演活動和直播帶貨活動,帶動周邊5萬余群眾增收達20億元。(徐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