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這裡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為旅游發展提供了優越條件。9月1日至6日,中國旅游報社記者跟隨中宣部組織開展的“活力中國調研行”四川主題採訪活動前往成都、宜賓、樂山等地,感受這片土地上的旅游發展活力。
深挖文化內涵
自古詩人皆入蜀,四川文脈綿延不絕,回響著李白、杜甫、李商隱等著名詩人的詩篇。如何汲取傳統文化養分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成都市夜游錦江項目做出積極嘗試——出口成章的NPC、各種主題游船、特色文創市集……千年水道煥發勃勃生機。
川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樂山市以美食為招牌、請味蕾做向導,以美食撬動文旅融合發展。在蘇稽古鎮,鮮香的蹺腳牛肉和香甜的米花糖填飽了游客的胃,蹺腳牛肉非遺館的歷史講解則充盈了游客的心。今年1月至7月,蘇稽古鎮累計接待游客超63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6億元,均實現同比兩位數增長。
有“中國沼氣能源革命第一村”之稱的遂寧市海龍村通過打造供銷社、大禮堂、農耕博物館、沼氣文化館等特色場館,推出“謝婆婆涼粉”“海龍芋兒雞”“凱歌桑葉菜”等鄉村美食,在滿足游客味蕾的同時,作好鄉愁文章。截至8月31日,海龍凱歌農文旅園區今年累計接待游客86.34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超6368萬元。
鴨子河畔,三星堆“古蜀之眼”在晨光中凝視千年光陰﹔馬尾河邊,綿竹年畫的絢爛色彩引人注目。德陽市做好文物保護、年畫傳承,促進文旅發展,讓三星堆文創和綿竹年畫成為游客必購的伴手禮。目前三星堆在售文創產品超2700種,年銷售額突破2億元。2024年,有近600萬人次游客走進三星堆博物館,直接帶動德陽餐飲、住宿業快速發展。
坐落於宜賓市的李庄古鎮被稱為“萬裡長江第一古鎮”,“同大遷川,李庄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的16字電文為賡續中華文脈、支持抗日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讓其成為抗戰時期的文化重鎮、中國四大抗戰文化中心之一。現如今,李庄古鎮迎接著八方來客,紅色文化煥發時代光芒。
乘上科技東風
毗盧洞的紫竹觀音被稱為“東方維納斯”,茗山寺石窟造像的風蝕痕跡讓網友感嘆“彷佛能感受宋代吹來的風”,《黑神話:悟空》取景地千佛寨展現安岳石刻的“古、多、精、美”……在資陽市安岳縣,10萬余尊摩崖造像遍布46個鄉鎮。
如何讓這些石刻走出山野、走近游客?四川首座石窟數字化文商旅綜合體——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應運而生。游客可以在這裡體驗互動項目,目睹面前的造像“活”起來﹔球幕影院裡,光影電影《山岳頌安》將石刻與歷史娓娓道來……
“通過數字化方式,我們將安岳石窟的起源、發展和傳承完整呈現。自今年5月1日試運行以來,中心已接待游客超15.8萬人次。”安岳石窟數字展示中心負責人李忠良介紹,中心運用Mapping投影等前沿科技,將石窟“搬”進城市中心,實現了從“被動看護”到“活化利用”的轉變。
在樂山市峨眉山接引殿租賃點,一群游客正排隊體驗外骨骼登山助力機器人。工作人員將設備綁帶固定在游客腰部,讓機械支架貼緊腿部,再動動手指“激活”設備,登山助力機器人便開始了工作。推出後一個多月,付費體驗的游客已逾千人次。除了外骨骼機器人,人臉識別“絲滑入園”、AIGC旅拍等服務也讓峨眉山旅游更加新奇有趣。
創造多項影史紀錄的電影《哪吒2》誕生於此、國民級手游《王者榮耀》在此研發……成都市天府長島數字文創園不僅匯集了多家文化科技公司,還建有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為文創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我們已經嘗試在游戲中加入四川民居文化元素,下一步我們將與景區深度合作,在游戲中融入更多實地場景,以線上流量帶動線下客流增長,助力旅游業發展。”成都東極六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海博說。
探索時尚業態
“即買即退,至高享9%稅額立返,至高可享2萬元退稅金……”成都國際金融中心(成都IFS)的街邊廣告大屏以中英雙語向境外旅客介紹商圈的退稅政策。“來這裡本想打卡爬牆熊貓,看到這些政策和服務,就忍不住‘買買買’了。”意大利游客盧卡說。
2024年9月,四川首個“即買即退集中退付點”落地成都IFS。這一舉措將離境退稅窗口“前移”到商業綜合體。經過一年的發展,商圈內已有不少離境退稅商店開通了“即買即退”服務。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商店還是首店,吸引外國游客專程到商圈“趕時髦”。
“今年,錦江區成立了全國首個首發經濟發展促進中心和首發經濟研究院,大力培育新場景、引育新品牌。”錦江區首發經濟發展促進中心主任孫秋介紹,當地在成都IFS—春熙路—太古裡商圈打造文商旅體展新業態新項目,推動產業融合,釋放消費潛力。
而由成都國營紅光電子管廠舊址改造而成的東郊記憶﹒成都國際時尚產業園,則形成了以“音樂展演”“數字文創”“國潮時尚”為主的業態,將“工業鏽帶”轉型為“城市秀場”,已吸引300余家企業入駐,形成了兼具文化氛圍與產業活力的多業態聚集區。
走進園區內的Oldspeak Factory咖啡館,復古工業風裝飾,既有歲月痕跡又充滿藝術感。“第一次到東郊記憶,就被這裡的老廠房吸引,便開了這家店。”咖啡店主理人阿布介紹,咖啡館由舊廠房改造而成,紅磚牆體、鋼筋結構、斑駁牆壁交織出獨特工業風格,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到這裡打卡拍照、消費休息的人絡繹不絕。
南充市臨江新區曾是一片荒地,近年來,當地以“番茄”為核心,在發展農業的基礎上,開發親水娛樂、科普研學等業態,探索“生態基底+農業特色+科技賦能+文化IP”融合發展模式,讓當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採訪當天晚上9點,瀘州市“納溪絲廠﹒微醺能量站”掌聲不斷,這個佔地4400余平方米、兼具懷舊與現代社交體驗的空間包括復古disco派對、懷舊電影放映廳、年代主題市集等消費場景,吸引大批游客前來打卡,單日客流超3000人次。
近年來,納溪區圍繞“三線記憶 煙火納溪”主題,以文旅商融合發展為抓手,大力推動老舊街區文旅商改造,目前,全區已完成“納溪絲廠﹒微醺能量站”、竹光裡等7個老街區改造項目。“未來,納溪區將著力推進永﹒安十一巷和火炬1967項目,打造11條各具特色的主題街區,使之成為市民游客旅游休閑的文旅新地標。”納溪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說。(潘陽薇 白驊 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