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青島建起全民共建共享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發布時間:2016-08-16 10:11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8-16

  2016年以來,山東省青島市著眼基層文化需求,創新供給方式,做精輸送渠道,系統優化提升,以街道社區為重點的基層群眾性文化供給,逐步構建起全民共建共享的普惠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全域文化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一、優化基層社區供給,推動全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一)新建社區文化館。在市南區香港中路街道新貴都社區、八大關街道八大關社區、八大峽街道團島社區建成社區文化館,與區文化館實行總分館統一運行、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總館制定文化服務標准、安排培訓項目、統籌活動開展、下派業務干部和專業輔導老師,社區文化館推出20余個培訓班,涵蓋了時裝形體、舞蹈、吉他、合唱、朗誦等13個類別的免費開放服務項目,形成總館輻射、多點成面的基層文化輸送網絡,目前已培訓近萬人。

  (二)打造首家社區音樂廳。聯合中山路街道辦事處在中山路社區打造首家“社區音樂廳”,引入“一天秋”絲竹樂團、蘭草亭琵琶與阮咸藝術工作室和“Infor Music”木管重奏團等專業樂團,每月月末的周六上午定期舉辦民樂欣賞、藝術特長培養、管弦樂欣賞、戲曲欣賞和聲樂欣賞等演出與鑒賞活動,目前已推出四期社區音樂會,深受社區居民喜愛。

  (三)推進社區公益美展。整合專業文博場館、藝術機構,推出社區公益美展、“指尖的藝術”民間藝術展等主題展覽30余場,展出名家畫作、木板年畫、金屬浮雕等500余幅,並邀請名家將鑒賞與培訓、體驗相結合,吸引5000余人次參與。

  二、培育品牌文化項目,搭建全民參與文化服務網絡。 

  (一)推出“啡閱青島”圖書館項目。將100余家咖啡館打造成為閱讀服務點,新增閱讀空間9000余平方米,增加圖書閱讀量約15萬人次﹔選取四家咖啡館鋪設通借通還服務網絡,開創了民營公益圖書館新模式,榮獲全省第二屆文化創新獎。

  (二)創建“社區公益劇場”項目。投入150萬元,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的方式和內容,在20處社區文化廣場,推出了專業院團惠民專場演出、“歡起劇社”音樂小品劇晚會、街道品牌文化活動展演、百姓時尚秀和露天優秀電影展映100場文化活動。

  (三)提升“琴島音樂之聲”項目。推出國際大師班、“思鄉情”海外優秀音樂學子音樂會、青島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專場音樂會、青島音樂廳交響樂團音樂季、青島音樂廳青少年交響樂團成立兩周年專場音樂會等活動,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劉揚、單簧管演奏家范磊等音樂大師參與演出,今年以來共推出50余場室內高雅音樂會,參與人數超過萬人次。

  三、深挖群眾文化內涵,打造地域特色文藝精品力作。 

  (一)挖掘提升傳統文化魅力。春節、清明和端午節期間,舉辦了第二屆花樣饅頭制作大賽、“幸福市南、百鳶爭春”清明節系列文化活動、非遺項目展覽和體驗活動等,通過花樣饅頭比賽和展示、畫風箏和放風箏、“做香包、編彩繩”和“古法造紙、木版年畫體驗”等形式,讓居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培育“歡起劇社”特色品牌。按照居民群眾對文化服務的新需求,創建了“歡起劇社”,創新“脫口秀+音樂小品劇”演出形式,緊扣當前市民關注的信任、愛情、養生等熱點話題,深入挖掘青島本土文化、語言、藝術等元素,創編了《歡起》《海帶最快樂》等青島特色濃郁的歌舞作品,推出原創小品《我結婚吧》《相親》《不能砍的樹》等作品,通過專業創作與民間實踐的有機整合,實現文化輸送與觀眾需求之間的有效銜接。

  (三)打造群眾原創文藝精品。新成立300余人的文化館藝術團,同時依托全區260支社區文化隊伍,深入挖掘培訓群眾性歌舞、曲藝等原創性文藝作品百余件。其中,舞蹈《好兒好女好江山》、服飾表演《青島記憶》參加了青島市慶祝建黨95周年電視晚會錄制﹔廣場舞《好兒好女好江山》獲青島市首屆廣場舞大賽金獎﹔邀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梁金華老師創作膠東大鼓《“雞”不可失》,參加了中國曲藝牡丹江評選,並入圍參加中國文藝作品最高獎項“群星獎”評選。(來源: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