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威海: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發布時間:2024-08-29 09:3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8-29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納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個聚焦”之一,為文化事業創新發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確要求。今年以來,山東省威海市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為引領,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提升行動,努力為市民游客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均等、更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切實增強市民游客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著力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堅持問需於民,在提供專業培訓基礎上,引導社會組織深入基層調研,通過“建立共性需求清單—明確本地具體需求—項目完善提升”的流程,為市民游客策劃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項目。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愛春介紹,今年當地採取與區市聯動、第三方督導的形式,在全市實施了42個公共文化服務公益創投項目,並對“聖果﹒樂園”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等15個市級優秀項目進行定向指導和宣傳推廣。

  例如,榮成市“銀杏樹下﹒七夕戀歌”傳統婚俗文旅融合發展項目,通過開展集體婚禮、非遺市集、民俗體驗等活動,既滿足了當地村民保護千年古樹、傳承婚俗文化的精神訴求,也為市民游客帶來獨特難忘的文旅體驗。

  截至目前,威海市已實施300余個文化公益創投項目,培育基層文化志願團隊500余支、基層文藝骨干1萬余名,受益群眾超30萬人次,促進文旅服務“菜單式”“訂單化”發展,實現了文旅服務供需有效對接。

  此外,威海市堅持服務於民,推出“威圖到家”網上借書服務,凡是威海市圖書館的注冊讀者,隻需登錄威海市圖書館網站進行網上預借,圖書即可送到指定的城市書房,“遛個彎兒”的工夫便可把心儀的圖書帶回家。

  同時,威海市以公共文化空間為載體,創新文化空間服務形式,推動文化服務向“全民、全域、全時、全齡”拓展。

  比如,為更好滿足市民游客的文化需求,威海市公共文化場館延時開放至晚上7點,進一步豐富市民游客的文化夜生活。威海市群眾藝術館圍繞全民藝術普及,推出兩大品牌公益培訓活動。針對成年人舉辦攝影、曲藝等門類的“群星大講堂”公益培訓,年均培訓8萬余人次﹔針對未成年人舉辦舞蹈、非遺體驗等門類的“蓓蕾成長計劃”藝術普及活動,年均培訓1200余人次。此外,館內還設有非遺展館,展出非遺項目20余個,今年已接待市民游客超萬人。

  如今,威海市文化場館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優質文化活動直達群眾家門口。

  威海市圖書館作為全民閱讀主陣地,堅持主責主業,聯系24家閱讀組織成立“愛閱”讀書聯盟,策劃“閱讀+行走”特色主題路線,開展各類閱讀推廣活動300余場,讓優質閱讀資源惠及更多市民游客。

  威海市圖書館還創新服務形式,打造符合年輕人自我提升需求的夜校品牌“深夜‘識’堂”,開展鋦瓷工藝、布藝制作等課程90余場,舉辦尼山書院傳統文化講座180余場,為市民游客搭建了技能學習的新平台,惠及1.2萬余人次﹔提高服務效率,全市5處公共圖書館和46處城市書房推出“碼上辦”服務,通過“掃碼”快速精准解決群眾訴求。(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