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體驗扁鵲脈學文化,學習太極拳招式,品嘗中藥茶飲……近日,第八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在山東濟南舉辦,泉式養生體驗等非遺新場景受到觀眾追捧。“我嘗試了多種‘新中式’玩法,從中感受到了非遺融入現代生活迸發的時代活力。”在扁鵲脈學文化體驗現場,排隊等候的游客孫淑涵說。
博覽會上,多元場景、空間讓非遺展示移步換景、情景交融。濟南泥塑兔子王、淄博陶琉、濰坊核雕等齊魯非遺項目紛紛“圈粉”,通過現場傳技、互動體驗等形式,展現非遺當代價值和發展成果,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拓展受眾群體
近年來,山東通過創意表達、創新傳播等途徑推動非遺與時代同行,並在年輕化、時尚化表達中展現活力、凝聚人氣。
展會現場,濟南皮影戲《西游記》展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許多觀眾駐足。濟南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李娟介紹,為滿足當下年輕人對“國潮風”的需求,她在傳統孫悟空表演道具的基礎上大力創新,推出“炫彩版”孫悟空形象。同時,她還推動濟南皮影戲與某巧克力品牌合作,將孫悟空的形象印刷在巧克力外包裝上,消費者掃描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獲取皮影制作教程,以可感知、可參與的形式拉近了傳統文化與大眾之間的距離。近幾年,李娟與團隊成員推出《東郭先生》《月餅傳說》等皮影戲劇目,還創新推出皮影材料包、擺件、挂飾等衍生品,通過走進校園、社區等傳播推廣,為非遺傳承與發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為拓展年畫的新應用,楊家埠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楊乃東積極推動木版年畫與現代傳播載體結合,通過“老版新刻”推出多個主題的傳統年畫“縮小版”,印刷後可裝裱成裝飾品,很受年輕人歡迎。與此同時,他還與手機游戲項目等開展合作,通過與潮流元素接軌,讓傳統技藝吸引“大流量”。
拉動文旅消費
過去幾年,山東推動“非遺+”“+非遺”,讓非遺主動融入新業態、新場景,聯動旅游、教育、科技、公共文化等資源合力挖潛,打造群眾身邊的美育課堂,帶動文旅消費增長。
在本屆非遺博覽會期間,展館裡設立研學教室,推出“小小手工匠”研學活動,將博覽會打造成研學大空間和休閑新去處。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濟南舜華學校等學校組織師生研學、觀展,通過體驗技藝、參與演出等形式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與此同時,濟南市還策劃舉辦“趕個新國潮”青年非遺創意市集,展示交流由全國各地高校師生創作的非遺作品,為博覽會增添了參與性和趣味性,也成為拉動文旅消費的一大亮點。
據介紹,近幾年,濟南市支持非遺項目向品牌IP發展,打造147個“泉城非遺坊”,建設30余個非遺主題展館,推出“泉﹒美食”“泉﹒民俗”“泉﹒民藝”等非遺旅游線路,發布百花洲、明水古城等非遺打卡點,通過盤活全域資源、不斷孵化轉化、常態化組織活動等,提升非遺的可見度、影響力,增強泉城旅游的文化味與體驗感。
在臨沂,蒙山、琅琊古城等景區開展非遺展示活動,讓剪紙、手繡等非遺項目通過現場展示、展銷融入景區業態,在豐富旅游體驗功能的同時,也帶來了經濟附加值。
助力鄉村振興
本屆非遺博覽會上,圍在濟南紫金玫瑰股份有限公司展位前選購商品的游客絡繹不絕。“我帶了2000塊玫瑰鮮花餅,很快就售空了。”該公司生產研發部負責人吳濤敏介紹,公司以玫瑰糕點制作技藝等為依托,開發了9個系列、80多個品種,包括玫瑰醬、玫瑰阿膠糕等。“近幾年,我們還探索村企共富模式,推動玫瑰‘種植+深加工+研學游’融合發展,其中,種植基地已吸納周邊百余名群眾就業,深加工工廠為60余名婦女提供崗位。2023年,公司全產業鏈條實現收入8000多萬元。” 吳濤敏說。
近年來,山東推進“山東手造”工程,發布全省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等,推動並扶持一批非遺項目跨界闖市場,為鄉村振興賦能,為群眾增收助力。
章丘葫蘆雕刻代表性傳承人馬友誼近年來不斷推出葫蘆雕刻創新產品和衍生品。為了更好地拓展市場,馬友誼建成濟南友誼葫蘆文化產業園、葫蘆博物館,並開辦了葫蘆主題民宿,通過開展非遺研學、傳習培訓等儲備傳承後備力量,帶動葫蘆產業全鏈條及關聯業態融合發展。“通過開展葫蘆雕刻技藝免費培訓活動,葫蘆文化產業園已輻射帶動35戶殘困戶就業,每戶增收2000余元。” 馬友誼說。(孫叢叢)
上一篇: 山東開展高品質旅游飯店招商 |
下一篇: 逛“非博會” 移步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