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青年東路的一處院落內,白紗繞牆,野餐椅整齊擺放,臨時安置的射燈配合具有年代感的爵士樂,讓院落變身沉浸式戲劇空間。當晚上演的實驗戲劇《如夢令》由2024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精英人才“戲劇編導”培訓班的學員、山東省藝術研究院部分業務人員共同創作。
2024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精英人才“戲劇編導”培訓班(簡稱“戲劇編導班”)於10月22日開班,在近3周時間裡,採用“實踐教學+課堂授課+結業匯報”的方式開展,主要內容是引導創作者讀劇、改劇、排劇。
“策劃培訓班的初衷,是讓省內青年編劇導演接觸新的戲劇創作理念,開闊眼界,嘗試新的戲劇手法。”培訓班總負責人、山東省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娟說,“當時想,無論成功與否,突破舞台邊界、找尋戲劇多樣性,對於
業者都是有意義的。”
濟南市兒童藝術劇院專職編劇李賽,今年38歲。她表示,參加戲劇編導班的最大收獲是拓展了創作邊界,打破了思維慣性。從理論課到實踐課,同學之間相互支撐,一起推敲劇本,這種感覺是在書本上學不到。
此前多年,李賽從事兒童劇寫作,並有所成就。
“我一直在思考兒童劇如何貼近孩子的興趣點,能深入淺出地讓他們產生共鳴,總擔心劇本過於簡單,顯得淺薄。”李賽說,通過參加戲劇編導班,她深刻認識到戲劇的力量在於“真誠的情感表達”,尤其是為孩子創作,編劇的視角應當更加放得開,情感表達需要更加直接。
近期,李賽已經找到新的創作方向——家庭戲劇。她希望寫一部劇,讓父母和孩子在劇場找到各自的角色,實現教育性跟趣味性的平衡,讓每位觀眾“看見自己”。
有收獲的不僅是李賽。來自煙台市文化藝術中心的編劇、導演任衛強表示,參加戲劇編導班讓他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需要達到觀念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與知識的廣度。
任衛強今年39歲,曾經對如何用京劇講好現代故事、如何平衡劇本的文學性與舞台性感到困惑,也曾在實踐中遇到京劇程式不好表現當下生活的難題。
“授課老師通過自身經驗,為我提供了寶貴解答。”任衛強告訴記者,他將用好戲劇編導班的所學,力爭將相關經驗運用到未來的現實題材創作中。
山東省藝術研究院一級導演宋惠玲,也是戲劇編導班結業演出《如夢令》的導演。“不足40分鐘的演出,講述了不同時代的代表性女性人物的情感故事。從培訓的意義上看,《如夢令》通過沉浸式演出,想傳達出學員與觀眾互動的重要性。”宋惠玲說,文藝作品最終要接受觀眾的檢閱。重視觀眾的反饋,是創作人員尤其是年輕編導需要牢記的理念。
戲劇編導班的組織形式,也得到業內專家的認可。戲劇編導班授課教師、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創作中心編劇徐珺蕊認為,不同劇種、不同專業的青年人才匯聚到一起,是行業交流融合的一次機會,為戲劇事業發展輸送著“新鮮血液”。
“戲劇編導班的效果,比我們預想的要好。”山東省藝術研究院戲劇創作二室主任高原,全程參與戲劇編導班的組織。他認為,戲劇藝術發展需要創新,戲劇編導班學員策劃推出的《如夢令》是培訓之後的創新成果。近3周的培訓讓學員意識到戲劇發展的空間非常廣闊,從業者應當考慮如何進一步接近當代觀眾。(蘇銳)
2024年山東省文化和旅游精英人才“戲劇編導”培訓班的學員一起“侃戲” 山東省藝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