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月5日,午後的申城,陽光正好,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內亦是熱火朝天。上海市民藝術夜校、周末美育課堂、上海老年藝術大學在內的美育品牌項目的20余個優秀學員團隊及特色美育團隊第一次一起走上市級展示舞台,匯報上海社會美育最新成果。
當天的館內大廳,舞蹈老師現場教授市民跳舞,靜安區文化館的手工皮具、楊浦區文化館編織課的編織作品、崇明區文化館的非遺盤扣等一一呈現在市民眼前。美育培訓項目優秀老師化身攤主和市民親密互動。後台化妝間熙熙攘攘,學員或忙著化妝,或抓緊最後的時間再練練手。群眾藝術館星舞台則座無虛席,觀眾早早到來,手拿拍手器,期盼著演出開始。
隨著時間流淌,一切准備就緒,唱、彈、戲、舞4個藝術門類的20個節目在星舞台輪番上演。跳熱了舞台、感染了台下,一時間,台上台下歡呼聲一片,繪就了上海城市美育的動人畫卷。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吳鵬宏也跟著觀眾的節奏盡情鼓掌,他說:“這是我們首次為全市美育品牌培育的學員和老師提供展示的平台,沒想到能看到如此多動人的瞬間,期待今後有更多市民了解、關注、並參與進來。”
“上班之外,源於熱愛。”這是上海市民藝術夜校學員堅持再學習的動力所在。李運臻從2023年至今,已“五刷”夜校評彈課。自18歲開始自學評彈,20年來他時常去看票友演出,向他們請教。如今有了專業院團老師的指導,他更為珍惜這樣的機會,“老師教了我很多,比如咬字、氣息、轉腔、歸韻等,還會指出一些平時練習會被忽略的問題”。雖然工作忙碌,李運臻卻做到了不落一節課。“有時候上課路上還在電話會議。”他笑著說。這一次,他被選中和青年評彈演員一起登台演出,心裡特別自豪。他認為,藝術夜校讓自己的興趣有所見長,讓壓力有處釋放,讓生活多姿多彩。“隻要夜校繼續開評彈課,我就會繼續上下去。”他說
中青年上藝術夜校提升了自身藝術素養,也緩解了生活、工作帶來的壓力﹔老年人則在老年藝術大學圓了年輕時的夢想。
叩開上海市群藝館老年藝術大學時裝班的化妝間,時尚氣息扑面而來。眼前裝扮入時的學員平均年齡有58歲,她們正相互為隊員看妝,談笑間絲毫感受不到臨上場前的緊張。67歲的陸麗萍是隊裡年齡最大的,退休前她是籃球運動員,個子高挑卻自覺體態不佳。“自從上了老年藝術大學時裝班,感覺整個人的狀態都發生了很大改變,人高挺起來了、精神頭更足了。”施春妹與顧瑾君也對老年藝術大學贊不絕口,“從一開始抱著試試的心態,到現在把它作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僅氣質上來了,穿搭也更有品位。”
不論什麼年齡都能秀出自己的風採,這是上海城市美育給予市民的自信。身著白襯衣、牛仔背心的孩子,舞台上一曲嘻哈風格的舞蹈《舞動童年》又酷又可愛,贏得滿堂彩,這是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街舞HipHop班學員帶來的精彩演繹。
“以前看人家跳街舞就很羨慕,感覺好帥氣,如今我也能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了。”10歲的孫玥茜是這支隊伍裡唯一的女孩兒,因為熱愛,她學得特別認真。12歲的舒俊斐是第一次學街舞,感覺辛苦也樂在其中,“我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也交到了不少好朋友。”
2024年,上海市群眾藝術館老年藝術大學開設68個班,共招收1407名學員﹔上海市民藝術夜校開設400個點位、1752門課,共有4.1萬人次學員﹔周末美育課堂開設35個點位、153門課,3000多人報名參與……這些美育課程像一顆顆種子,植入這座城市並生根發芽。“有些區已經形成完善的機制,如靜安區文化館白領越劇公益班,新學員經過多期學習,考核後可以進入靜安區文化館青年越劇團,成為特色團隊的一員。”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徐皓說,上海城市美育已經形成了從觀眾到學員,從學員到群文演員,再到專業觀眾的閉環,這些學員的今天就是藝術夜校零基礎班藝術愛好者的未來。(黃藝芹 嚴莉燕)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地歡歌“上海第一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