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漆木門、雕花門楣、朱紅窗櫺的百年石庫門小樓前人流如織。
這裡是中共一大紀念館,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如今還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人們懷著敬仰從全國各地奔赴而來,探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汲取直擊人心的力量。
據統計,2024年,中共一大紀念館接待游客量逾300萬人次。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量為154萬人次,同比增長12.69%。
“越來越多參觀者走進紀念館,感受那段熱血沸騰的歷史,這其中,青少年是主力軍。”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薛峰說,這背後,是高漲的黨史學習熱情,是“博物館熱”的有力證明,更是文化自信的直接體現。
為擁抱年輕觀眾,也為了以更生動的方式書寫紅色文化傳播新篇章,近年來,中共一大紀念館積極實施“科技+”戰略,探索紅色文化傳播和科技融合的機制,在文物保護、展示宣傳和活化利用紅色資源方面堅持科技賦能傳承發展,推動數字化建設與紀念館發展深度融合,讓紅色文化更加“活”,也更加“火”。
中共一大紀念館新館展廳中的“開天辟地大事變”沉浸式多幕全息實景多媒體劇場,採用沉浸式場景影像技術模擬舊址外貌和當時的周邊環境——紅牆拱檐的石庫門、高低斑駁的彈格路,加上路過的黃包車和巡捕、警察,參觀者彷佛走入1921年的望志路。劇場採用虛擬人物與真實場景相結合的形式,講述中共一大七天會議從籌備、開始、激烈爭論到轉移至嘉興南湖紅船的驚險歷程。
在新館展廳的第五單元,“光榮之城”多媒體數字沙盤以20世紀30年代上海主城區的城市專業制圖為基底,搭建大型實景式上海城市微縮模型,同時運用數字化影像、燈光、視頻等多媒體展示手段,全面展現從1921年至1933年中共中央機關在上海期間,黨在上海召開重要會議、領導全國黨組織開展革命斗爭的重要紅色足跡。
薛峰介紹,沙盤對面展牆展示了“中共中央機關在上海大事記(1921—1933)”,並在周邊設置了輔助觸摸屏。參觀者可以點擊這些交互屏,進一步了解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幾十處重要紅色革命舊址的詳細信息,增強互動體驗感。
為持續創新紅色文化的呈現與傳播形式,推動紅色旅游發展,2022年,中共一大紀念館發布“數字一大——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元宇宙應用場景,並依托數字孿生、元宇宙等新興技術,形成以“數字一大”App為主要載體、小程序為線上線下融合接口、“初心之旅”大空間虛擬現實沉浸式體驗展及新媒體和元宇宙實驗室等多種服務為觸達方式的紅色文旅服務矩陣,為日常的紅色文化傳播和教育賦能。
其中,“數字一大”App打造了“熱血年代”“山海同輝”“三會一課”三大主題,用戶可在場景中游覽中共一大會址、博文女校等建筑,可翻閱《共產黨宣言》《新青年》等革命書刊,還可以學習精品黨課。
薛峰表示,“數字一大”的建設不僅助力了中共一大紀念館服務范圍實現突破,創新黨建模式、豐富紅色文化體驗形式,同時也讓文物“活”了起來。
為了給觀眾帶來更新的紅色文化參觀互動體驗,今年“七一”,“數字一大”小程序上線,結合智慧漫游、增強現實掃描、擴展現實觀展、數字藏品等,中共一大紀念館打造了App同款“初心島”“藝術中的紅”專題雲展,觀眾還可以化身Q版“申小伊”穿梭在中共一大會址、周公館、博文女校三座革命歷史建筑之間,掃描十二裡門牌等,聆聽其背後的故事,感受歷史與現實的交融。
薛峰說,中共一大紀念館將繼續以“成為展現中國共產黨形象的第一窗口”“人民心向往之的精神家園”為願景,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還原更多空間和場景,打造充滿活力的文博空間,讓紅色文化融入日常、潤澤人心,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閃亮。(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