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陝西
陝西
陝西:讓非遺在交流互鑒中深入人心
發布時間:2022-11-10 11:23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11-10

小小志願者尋找“古藝”長安非遺研學之旅  秦毅 攝

  近年來,陝西省廣大文旅工作者秉承“文化因交流而豐富,因交融而多彩”的理念,擴大、做實非遺交流活動,搭建起非遺交流、互學互鑒的橋梁。無論是地區間的交流還是傳承人與傳承人之間、非遺與民眾之間的互動交流,都在彰顯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讓非遺愈加深入人心,更好地滋潤當代生活。

  國內國際間

  以非遺交流推動文化互鑒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特色鮮明。以非遺為載體,積極搭建對外交流合作平台,不斷深化陝西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交往,是促進陝西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發展大格局,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實踐探索。”陝西省副省長葉牛平說。今年8月,以“傳承非遺 創享美好”為主題的“首屆國際非遺交流周(陝西﹒渭南)”在陝西渭南開幕。

  該非遺交流周為各國非遺提供了展示平台,為不同文明的交流對話與碰撞互鑒織就紐帶。交流周上設置了國際國內非遺展台26個,包括柬埔寨、泰國、韓國、日本、尼泊爾、烏茲別克斯坦等7個國家和北京、鎮江等省市的展位,通過“小展台”展示“國際范”。通過國際非遺城市對話和“文化之祖、匠人精神”國際對話兩場會議,邀請國際、國內部分城市代表,文化旅游單位代表,非遺傳承人、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在華留學生等,圍繞“共享絢麗非遺﹒創新城市發展”,分享非遺保護、傳承、利用的寶貴經驗,推動交流互鑒、深化合作共贏。來自烏克蘭的留學生表示,這次學習機會非常難得,通過參觀對中國文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其魅力讓她驚嘆和折服,希望以後將本國的文化介紹給渭南的朋友。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渭南非遺曾多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比如,“華州皮影”作為“中國皮影戲”的一部分,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非遺項目“華陰老腔”被稱為“最古老的東方搖滾”,先後登上歐洲、東亞及東南亞諸國的舞台,為推進渭南文化“走出去”、增進民心相通發揮了重要作用。

  傳承人與受眾間

  以非遺展演激發文化熱情

  “以前沒有機會聆聽古琴樂曲的美妙。如今聽了《廣陵散》《陽關三疊》等古琴曲,覺得非常享受。中國古代樂器和樂曲原來這麼美妙動聽,令人如痴如醉。”觀眾蔡女士說。

  近日,在西安大唐不夜城唐禮坊,每天晚上亮相的古琴藝術展演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欣賞。“古琴藝術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厚重的文化底蘊詮釋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其藝術呈現吸引了很多市民和游客,他們都表達了學習的意願。”陝西省藝術研究院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每次演出完後,觀眾都流連忘返,期待有更多機會體驗高品質音樂。

  以街頭演出的形式呈現非遺之美,在陝西已是常態。眾多非遺展演活動走上街頭,走入景區,走進社區,憑借著“百聞不如一見”的強大魅力,收獲了眾多粉絲。比如今年七夕節當天,由陝西省文化館、陝西省非遺保護中心、渭南市臨渭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第五屆陝西新農村巧娘才藝展示活動在渭南灰堆遺址公園舉辦,傳承人通過非遺技藝及絕活展示,展現了新農村巧娘在新時代新生活中的新氣象,表現了非遺融入當代生活的強大生命力。

  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活動是廣大群眾自覺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傳統技藝的展示和交流為發揚非遺傳承人的工匠精神、助力鄉村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非遺與學子間

  以研學、進校園“俘獲”新傳人

  “在校中小學生作為小小志願者參加非遺研學之旅,不僅可以通過近距離的體驗感知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感情,還能在互動與交流中提升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和自覺。”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說。

  今年8月,由西安市群眾藝術館、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等聯合開展的“小小志願者尋找‘古藝’長安非遺研學之旅”活動啟動。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小小志願者們先後走進魚化寨泥叫叫傳習所、古法斫琴傳習所、唐三彩燒制技藝傳習所等多個非遺項目傳習所,在傳承人的指導下,與非遺親密接觸。“泥叫叫是一種能發出哨響的泥胎玩具,其小巧的造型、精美的彩繪、悅耳的哨音深受小朋友喜愛……”在魚化寨泥叫叫傳習所,傳承人楊帆為小小志願者普及非遺。一位小朋友在完成了泥叫叫制作後,激動地說:“制作泥叫叫很有趣,好看還能吹響,我要把它帶回家。”

  在西安市,大學生李小靜帶領“國潮秦韻”團隊積極推動“戲曲進校園”,為弘揚傳統戲曲文化開展交流活動。李小靜是一位戲齡10年的“00後”,就讀於陝西藝術職業學院戲曲系。她與幾位志同道合的戲曲人一起,嘗試用年輕人樂於接受的方式向大眾展示、傳播戲曲的魅力。從2020年開始,該團隊組織進校園演出50余場,並逐步實現常態化,目前已惠及師生近萬人。“傳統戲曲藝術需要圈粉年輕觀眾。”李小靜表示,用年輕人樂於接受的方式展示、傳播戲曲藝術,在互動交流中,促進非遺的發展,讓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秦毅 趙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