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進入寒假以來,新疆各地博物館、紀念館在疫情防控工作不放鬆的情況下,採取預約、排隊、保持距離、戴口罩等措施,有序接待廣大市民和中小學生入館實地參觀。與此同時,各地博物館也通過微信公眾平台、抖音等平台,在線送出“小小講解員”“金牌解說線上講解”“文物故事”“文物知識競猜”“小講堂”“迎新年 送祝福”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人們在家也能參加博物館的相關活動。
線下參觀有序
在克拉瑪依展覽(博物)館,工作人員現場引導參觀群眾保持距離、有序排隊,查看預約記錄、通訊大數據行程卡、健康碼,測量體溫後,觀眾才能進入館內參觀。
“我們制定的日接待規模不得超過150人。現在偶爾有小規模集中到來的觀眾,大多數情況下都能保證館內同時參觀的人數在30人以下,符合瞬時流量不得超過日接待量20%的規定。”該館宣教處處長李娜說,觀眾較多時,工作人員會在第一批觀眾參觀完第一個展廳後,放入下一批觀眾參觀第一個展廳,待第二個展廳的觀眾離開後,再放第一個展廳的觀眾進入第二個展廳。
進入寒假以來,到阿克蘇地區文博院(博物館)的觀眾周六、周日最多,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該館每天最多隻能接待200人。該館陳列宣傳科科長唐煒說:“按照規定,觀眾需要提前三天預約,在館內參觀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館內同時參觀的觀眾不得超過40人。”
據了解,為方便群眾,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等多家博物館公布了服務電話,並針對老年人設置了綠色通道,解決不會用智能手機的群體入館參觀的問題。新疆14個地州市以及部分縣市的近70個博物館(紀念館)在寒假以及春節期間除固定休息日外都對外開放,各地均根據館內容量限定了各自的日接待觀眾數量以及瞬時接待數量。
線上活動精彩
1月12日,克拉瑪依展覽(博物)館後的一塊空地上,市民蔣鑫輝站在那裡久久仰望高達42米的貝烏40型鑽機。這件文物似乎將退休的他帶回曾經奮戰過的石油大會戰中。
當天,館內工作人員正在為該文物制作講解音頻,該音頻將投放到微信公眾平台上,這也是為春節期間舉辦“金牌解說線上講解”活動做准備。此外,館內工作人員還在對“圖說甲骨文”圖文解說進行錄制。
“通過我們制作的圖文,讓中小學生生動地了解甲骨文,一天認幾個字,每天都有收獲,這是我們為豐富中小學生在寒假裡的文化生活所做的工作,節目馬上就可以在線和學生們見面了。”李娜表示。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分館林則徐紀念館已發布通知,從1月28日開始啟動“小小講解員”活動。據該館館長胡江杰介紹,寒假期間他們還針對初中生推出了講解“文物故事”等活動。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與革命文物工作處負責人介紹,新疆各地博物館線上活動豐富多彩,其中舉辦“小小講解員”活動的博物館還有吐魯番博物館、吉木乃縣博物館等﹔舉辦“金牌解說線上講解”活動的博物館有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展覽(博物)館、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博物館、塔城地區博物館等﹔舉辦“文物故事”活動的博物館有呼圖壁縣博物館、哈密市博物館等﹔舉辦“文物知識競猜”活動的博物館有輪台縣博物館、焉耆縣博物館等。此外,各地博物館還在春節前後推出“迎春節”“送祝福”“博物館裡鬧元宵”等線上活動。
科技帶來新體驗
在阿克蘇地區文博院(博物館)歷史文化廳,絲綢之路互動體驗系統頗受觀眾喜愛。該系統通過數字模塊將阿克蘇地區克孜爾尕哈烽燧、克孜爾石窟、蘇巴什佛寺等世界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的3處遺產地,烏什喀特古城、闊納齊蘭古城等8處文物遺址進行全景還原,體驗者可使用交互感知設備進行虛擬游覽。
唐煒說,近年來,博物館緊緊圍繞“讓文物活起來”,在文物數字化展示方面不斷創新,建成了全疆博物館首家數字化展廳,打造了龜茲石窟一比一復原場景、魔法換裝、360度全息文物鑒賞、文物精粹牆、VR眼鏡探古城等智慧化博物館設施,讓公眾和文物“親密接觸”,大大提升了展覽的互動性。
據了解,新疆有不少博物館都在推進線上(雲上)博物館建設,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對州博物館文物分期進行數字三維掃描,今年旅游旺季到來前,可以實現VR參觀、360度展示文物以及文物的相關歷史資料等。同時還在制作微課、微視頻,今後可以借助現有的遠程教育終端系統、電視電台及其他網絡視頻互動系統,對陳展內容、文物故事等進行傳播。文物數字化工作將為線上線下觀眾帶來更多新體驗。(王思超)
上一篇: 新疆文旅系統將推出元宵節系列活動 |
下一篇: 新疆深入實施“文化潤疆”“旅游興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