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浙江
浙江
浙江杭州運用大數據拉動文化消費豐富文化供給
發布時間:2018-11-15 09:53 來源:杭州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杭州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 2018-11-15

  2017年2月,杭州市入選文化和旅游部首批(第二次)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創建名單。創建工作開展以來,該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和“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有關部署,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分析用戶需求、開發新型產品、推行智慧服務,精准對接文化消費人群,滿足多元文化消費需求,激發市民群眾文化消費潛力,以高質量的文化供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新期待。2017年,杭州居民文化消費總額超過345億元,居全省首位,人均文化消費支出3735元,較上年增長13.1%﹔2018年前三季度,文化消費總額近250億元,預計至年底,文化消費總額增速將保持在10%以上。

  分析用戶需求,精准對接文化消費人群。杭州市成立了全市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創建領導小組,整合17家文化相關部門和單位資源,並依托文化類大企業大平台,注重文化類大數據的採集、挖掘和利用,認真分析文化消費群體及個人偏好,推動文化產品和資源供給更加精准。一是注重文化數據歸集。以21個涉文化關鍵詞為索引,打破政務部門界限,在杭州市數字資源管理局建立文化類信息資源數據庫,目前已積累文化類企業信息14.4萬條。聯合阿裡巴巴、華數傳媒、咪咕數媒等行業骨干企業,分別建立演出消費、電影消費、數字電視消費、文玩藝術消費、網絡文學消費用戶數據庫,為細分消費市場打下基礎。二是開展用戶數據分析。基於海量的文化消費數據,開展深度剖析,了解不同地域、年齡、性別用戶的消費偏好。如在現場文娛方面,大數據顯示觀演人群有90%集中於18—40歲,本科及以上學歷佔 比達88%,與東北觀眾喜愛曲苑雜壇不同,江浙一帶用戶更愛演唱會和話劇歌劇演出﹔而在文玩藝術品方面,30—50歲是文化消費主力人群,相對於女性對物美價廉工藝品的專一偏好,男性在花鳥文娛、紫砂陶瓷、書畫篆刻等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上呈現百花齊放態勢。三是發布文化數據報告。運用文化領域各數據庫平台及其在用戶行為、行業分析上的經驗優勢,先後發布《杭州市文化市場發展報告》《杭州市文化產業社會消費數據白皮書》《數字閱讀白皮書》《網絡文學發展報告》等,預測消費趨勢,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支撐。

  開發新型產品,滿足多元文化消費需求。該市提出打造“全國數字內容產業中心”目標,支持鼓勵文化企業發展數字閱讀、數字印刷、數字出版以及游戲、點播等新型文化產品,運用大數據提升產品質量,豐富消費體驗。前三季度,全市數字內容產業實現增加值1440億元,同比增長16.8%。一是開發個性化服務產品。通過大數據挖掘技術將用戶和內容進行匹配,實現“千人千面”的精准推薦和“心有靈犀”的消費體驗。如咪咕數媒積極推進“數字閱讀+”計劃,打造智能化、社交化數字閱讀平台,拓展人工智能、文學閱讀、專業出版、在線教育、有聲閱讀、媒體等細分領域。華數傳媒則基於300萬戶家庭的直播收視樣本,推出華數智家產品體系,試點推出“以家庭為單位全部終端一攬子打包出帳”的新型家庭產品。二是制訂差異化營銷策略。針對不同地域觀眾對演出、展覽、賽事的不同喜好,大麥網及時調整市場策略,並將文化消費和跨城旅游相結合,至今年9月,該平台服務場次、人次等各項指標已達到2017年全年總量。飛豬旅行等企業則推出未來景區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技術能力和大數據,為消費者提供自助預定、專車接送、刷臉入園、口碑推薦、快遞寄送、景區大腦等多項服務,全面推進消費體驗升級。三是推動新零售業態落地。通過傳統文化和智能設備相結合、線上線下互動,搭建文化消費新場景、新模式。今年6月,該市啟動文化誠信消費櫃和無人值守文創書店項目。全市景區、地鐵、公共圖書館等城市窗口已有文化誠信消費櫃48組,手機掃碼,先取後付,4個月間已實現銷售額80.2萬元,每月遞增30%以上。特美曉風茶書館、天貓﹒博庫新零售書店等2家無人值守文創集合店為中青年群體帶來更為自主的文化體驗。

  推行智慧服務,激發市民文化消費潛力。秉持“城市數字化”理念,該市積極開展智慧文化建設,提升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帶動文化消費水平同步提升。一是打造首個文化消費季。整合全市文藝院團、娛樂場所、文旅企業、社會機構資源,依托“杭州文化消費”公眾號平台,為市民群眾提供質優價廉、便捷高效的文化消費體驗,推出唱響新時代K歌大賽、萬張影票惠市民、圖書理想生活狂歡季以及99元游宋城、文化福旅、文娛演出搶票贈票等80余場活動,受到市民熱捧,三個月間帶動文化消費總額8.84億元。二是推動傳統文化融入生活。在淘寶網等電商平台推出“108匠”非遺產品線上推廣專區,為王星記扇子、朱炳仁銅雕等東方特色非遺產品開展流量引導、集合銷售和幫助推廣等服務,指導非遺手工藝人開發兼具傳統韻味和現代美感的文創產品,60余個項目平均每期引入流量9萬余人次,銷售增長40%。舉辦“非遺互聯網+”線下推廣市集,設立文玩藝術品拍賣專場,36小時成交額達2000萬元。三是開展智慧文化惠民服務。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優質文化服務轉變。“智慧文化一點通”無線網絡已覆蓋全市村(社區)公共文化場地﹔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已覆蓋全市城鄉中小學校﹔基於信用的公共圖書館無證借閱在全市推廣,隻要手機點點,圖書即可快遞到家﹔“你點我演”“我送你秀”“你看書我買單”等訂單式文化配送服務讓文化更加“親民、近民、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