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
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河北、山西立項資助項目巡查監督工作順利開展
發布時間:2016-08-03 09:20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8-03

  隨著2016年國家藝術基金巡查監督工作的有序推進,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張堃帶領監督部、財務部工作人員,把第十站巡查監督工作安排在石家庄,於7月18日至20日,在河北省文化廳的配合下,對河北、山西兩省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立項資助項目實施進展情況進行中期巡查。王慶(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原主任)、溫中甲(中國歌劇舞劇院創作室原主任)、劉彥君(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原所長)、宋寶珍(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胡淮北(北京舞蹈學院教學實踐中心主任)、遠宏(山東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作為監督專家參加了此次巡查。河北省文化廳副廳長李建華、山西省文化廳副廳長趙銀邦參加了會議,來自兩省共32家2015年度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的實施單位(機構)主要負責同志和河北省4位獲得2015年度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項目資助的青年藝術家,就項目實施進展、下一步實施計劃、經費使用情況作了相關匯報,專家組對每一個項目進行面對面會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現場反饋意見。河北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齊大偉主持會議。 

  動員申報參評培訓 厚積薄發效果顯著 

  李建華就本省的獲得基金資助情況、推動基金工作的經驗方法做了講話。國家藝術基金設立三年以來,河北省在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和關注下總體資助情況穩步增加、受益匪淺。作為文化大省,河北藝術門類比較多,涉及不同的藝術單位、藝術團體或個人,逐年克服本省申報量少,獲得資助額度小的不足,加強對藝術基金的認知和理解,厚積薄發,在2016年申報中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並組織進入復評的項目,統一進行模擬復評答辯,由藝術處相關同志一對一點評和指導。他指出藝術基金開創“項目制管理”的先河,追求目標效果原則,此次會議是對2015年度資助項目的中期督查,也是對2016年度資助項目的一劑“強心針”。項目主體要認真聽取專家們的點評、提問和建議,進一步了解藝術基金的監督方式、流程和要求,為日後項目順利開展打好基礎。河北省文化廳也將從今年開始,把2016年立項資助項目向所屬區、市、縣級政府及相關機構進行傳達和表彰,加強各級政府對基金資助項目的關注,通過撬動地方的支持,共同把項目保質保量做好。 

  張堃重點介紹了基金三年的運作流程,從監督工作方案、約談機制等方面具體做了詳細闡釋。他指出,2016年,國家藝術基金申報評審、監督實施、成果運用三條線並行,資助項目逐年增加,因此,今年的監督由去年的“點對點”監督改為“巡查監督”方式。另一方面,對項目內容有偏差、質量不達標、不配合監督的項目,以及不按中心要求,不遵守協議的項目,中心將進行“約談”。兩省廳無論是從指南解讀、申報動員,還是抓項目參評預答辯、抓項目實施,都高度重視、組織得力、方法得當,起到了表率作用。最後,重申各省文化廳要做好項目的首演、首展、開班前的審查工作。強調凡是基金立項資助項目,不分單位性質、歸屬、規模,均需接受管理中心和各省文化主管部門的監督和管理。他表示,這既是一次對2015年立項項目巡查會議,又是兩省之間的學習交流會議,同時對2016年資助主體而言,也是一次培訓會議。與會項目主體要通過此次巡查,聽取專家點評,吸收其他項目好的經驗和做法,對不足欠缺之處引以為戒,避免出現類似問題。 

  剪花作品出國門 傳統文化廣流傳 

  石家庄市美術館承擔的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生活的史詩—剪花的故事作品展,由已故剪紙大師庫淑蘭(中國首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和研究學者型的藝術家喬曉光的剪紙作品組成。分三個單元長河”回憶”守望”,再現黃河沿岸風土人情﹔展現作者及其家庭在中國各個變革時期中的堅韌生存與自覺選擇﹔介紹剪紙文化與在中國各民族風俗習慣的分布、傳移與演變,從而呼喚當代人的文化使命與堅持。 

  監督專家指出,石家庄市美術館較為圓滿的實現了此次藝術項目的交流傳播推廣預定目標。一方面,通過展覽與現場活動使中國的民間傳統藝術與當代人文關懷走進歐洲最重要的政治決策中心之一——盧森堡歐洲議會,意義較為深遠﹔另一方面,通過展覽數字交互體驗版塊將中國民間傳統藝術與數字交互、虛擬影像、三維打印等技術相結合,展現了科技與傳統之間的當代實驗和探索應用。 

  原創再現經典 業界評價不俗 

  音樂劇《火花》是山西演藝集團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之際,圍繞中國夢重點打造的一部主旋律作品。截至目前在太原、天津、北京等地演出25場,得到了專家、觀眾和媒體的一致好評。中國音樂劇協會會長王祖皆在北京座談會上說:“這部戲很成功地塑造了早期共產黨人高君宇堅守‘均分宇宙,人人平等’的理想信念,勇於犧牲的一種革命精神,表現了他與“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石評梅之間純潔淒婉的愛情,全劇充滿正能量和青春氣息,這部戲告訴人們精神之力量,愛情之高潔。”中國音樂劇協會副會長周志強看完演出後說:“《火花》出品方能夠把這樣一個表現難度很大的歷史人物傳記題材,定位為音樂劇進行創作,魄力和膽識令人欽佩!一般來講,這種題材是很難用音樂劇的形式予以呈現的。僅就此而言,《火花》進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歷史人物當代表達’的音樂劇舞台創作實踐。” 

  在肯定之余,監督專家重點指出作為革命歷史題材的音樂劇,不能在音樂、調性上一味高亢激昂,也要有抒情性唱段。中央電視台、山西衛視、天津衛視、中國文化報、山西日報等媒體對該劇作了相關報道。 

  連續兩年獲資助 培養學員有成效 

  山西華晉舞劇團舞劇《一把酸棗》青年表演人才培養、舞劇《一把酸棗》《粉墨春秋》巡演項目分別於2014、2015年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培養了《一把酸棗》的主要演員,為後續巡演儲備了充實的演員團隊。沿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進行巡演,注重與所到地方觀眾的互動,傳遞中華文化正能量,增進其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進而提高藝術審美水平,增強文化自信。 

  張堃強調,第一,項目主體要有精品意識,攀高峰的意識,不能做完項目擱置一旁。獲得資助的項目單位既要有榮譽感,更要有責任心,爭取項目的預期目標與結項成果達成一致,不要在答辯時說得天花亂墜,實施過程卻一塌糊涂,這對項目的再次申報也是有影響的。實事求是把項目做好,才是對基金最大的回饋。第二,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接受社會監督。外在監督雖然很重要,但是自律更是不可或缺。項目主體要根據協議和監督相關制度文件進行自我管束,自覺接受、配合中心巡查監督,同時在實施過程中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最後對主體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吸收、採納專家組的意見和管理中心的要求,落實到項目實施中﹔二是要與管理中心、省廳文化主管部門保持溝通,與項目有關的問題需要一一提前報備﹔三是深入讀懂指南與協議,了解項目實施要求、報備流程、成果運用等注意事項。(來源: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