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梅蘭芳紀念館
梅蘭芳紀念館
梅派經典《霸王別姬》對新時代戲曲創作的啟示
發布時間:2023-03-07 15:1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07
  1922年,梅蘭芳先生的古裝新戲《霸王別姬》首演,一俟登台,便盛演不衰,至1959年的37年間,梅蘭芳先後演出《霸王別姬》千余場,成為梅派經典劇目之一。久演不衰的藝術經典,其創作經驗對新時代文藝作品有哪些啟示,戲曲現代化之路該如何延續?《霸王別姬》或許可以讓我們找到答案。
  《霸王別姬》 這部經典如何煉成?
  1922年,正值梅蘭芳表演藝術日臻成熟之時,《霸王別姬》被搬上舞台。首演的第一舞台座位多達2500個,平日演出一般難以填滿,但《霸王別姬》的演出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梅蘭芳紀念館館長劉禎介紹,楚霸王與虞姬的故事並非第一次以戲曲的形式上演。《霸王別姬》由《楚漢爭》改編而來,1918年楊小樓、尚小雲等藝術家都曾演過。梅蘭芳看重這個題材,請齊如山、吳震修對劇本進行改編。“這原本是個武戲,打斗動作多,平常的改編容易落到武戲的舊套之中。梅蘭芳認為,這裡面的武戲應該是工架大方、點到為止,梅蘭芳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上進行了刪減。而且在之後的演出中,對劇本持續打磨,精益求精。”劉禎說。
  可見,《霸王別姬》的改編和成功是梅蘭芳團隊多年不斷打磨、完善的結果。劉禎表示,這種集體創作可以使不同行當裡的藝術家、專家聚在一起切磋琢磨,有助於他們創作那些深受群眾喜愛的戲曲作品。現在也可以繼承這項優良傳統,發揮集體優勢,創作更多佳作。
  磨礪三十八載 始終與時代同行
  梅蘭芳在對《霸王別姬》的改編中增加了虞姬的戲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虞姬劍舞的情節。“為了劇情需要,梅蘭芳特地學習了太極拳和太極劍,精心設計劍舞,使虞姬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飽滿。梅蘭芳對劍舞的理解和表達也非常准確,把精細的舞蹈與故事情節和虞姬的人物背景、性格融為一體。在配樂方面,他選擇了曲牌《夜深沉》。在表演中,梅蘭芳不讓樂隊遷就自己,而是主動追求音樂的節奏感,與伴奏配合,時而婉轉嫵媚、時而鏗鏘有力,表演張弛有致。”劉禎說,劍舞可謂整個劇目的點睛之筆。
  在《霸王別姬》的千場演出中,梅蘭芳不斷對劇作和人物作出新的詮釋。古有“十年磨一劍”之說,而《霸王別姬》一磨就是30多年。梅蘭芳根據自己的感受不斷修改,大大提升了其藝術效果,使《霸王別姬》日趨完美,最終成為常演不衰的梅派經典劇目。
  《霸王別姬》不斷打磨、修改、提升是其能夠成為一部經典作品的必要過程,梅蘭芳在劇本的改編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梅蘭芳不僅是一名演員,他在導演、音樂、唱腔、扮相、舞美、服裝等與表演相關的各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部戲的每次改編都浸透著梅蘭芳的思考,也展現了他全方位的綜合藝術素養。“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各個劇種都涌現出很多優秀的藝術家,仍需要不斷增加文化理論修養,提升藝術品位,這也是《霸王別姬》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之一。”劉禎說。
  勇於擔當 戲曲的現代化轉型未來可期
  當下,中國正處於一個偉大的變革時期,劉禎提到,藝術家在謳歌時代的同時,要尊重藝術創作規律,不論選擇何種題材,藝術表達固然重要,但藝術思想和概念不能取代表演。同時,對於舞台藝術的創作,生活體驗很重要,即便是歷史劇,演員也應該有自己對於歷史的認知和理解。此外,對於一些舞台大制作,在發揮科技作用的同時,也不能削弱戲曲本體和戲曲演員表演發揮的作用。
  “很多藝術家和創作者有著強烈和迫切的願望創作優秀作品,但因快節奏的工作創作方式令其缺乏體驗生活和揣摩作品的耐心,觀眾無法從作品中感受到藝術的真實動人,因此創作的心態要平心靜氣。”劉禎還強調,要著眼於戲曲的未來發展和探索創新,從長遠角度規劃創作劇目,把對戲曲困境的思考,作為探索和實驗的內容,有國家、歷史和藝術的擔當,使戲曲可以真正活在當代,成為大眾喜愛的藝術。
  在劉禎看來,戲曲曾經是一種流行藝術,深受人民喜愛並被廣為傳唱,如今,戲曲現代化是戲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希望越來越多文藝工作者像梅蘭芳對《霸王別姬》那樣孜孜不倦地探索,在尊重戲曲藝術規律的基礎上勇於開拓,這樣中國戲曲的現代化轉型才會真正到來。(李榮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