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當代鄉村的價值發現與公平發展”論壇暨“信息化時代的文化傳承”研討會召開
發布時間:2016-11-23 09:41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11-23

  11月16日至17日,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簡稱“中心”)和山東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當代鄉村的價值發現與公平發展”論壇暨“信息化時代的文化傳承”研討會在山東大學召開。來自德國洪堡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思想戰線》、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山東大學、山東省政協、山東旅游職業學院、濱州學院等單位的3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

  在研討會上,與會專家首先圍繞“當代鄉村的價值發現與公平發展”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專家們普遍認為,這一話題的提出恰逢其時,尤其是在城鎮化、工業化和信息化共同發展帶給當代鄉村諸多挑戰的大背景下,更應該兼顧鄉村建設的歷史和發展兩個面向,充分認識和發現鄉村價值,深入思考基層社會建設中的公平發展和村落社會傳統治理經驗等問題,在社會轉型和城鄉長期協調發展中挖掘鄉村價值。

  “信息化時代的文化傳承”這一話題,是在“中心”承擔部文化科技司委托項目“大數據背景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規劃研究”的背景下提出的。與會專家將問題聚焦於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信息化時代文化傳承的特點。信息化時代下的文化傳承,面臨同質化和多樣性、去語境化和傳播路徑的獨立性、碎片化和再創造等多重矛盾與張力。第二,信息化時代文化傳承的國家責任。圍繞信息化時代文化傳承,應當注重網民多樣化和差異性的用戶需求,探索能夠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可行性研究成果,構建與當前時代規律相匹配的文化秩序和價值體系。第三,信息化時代文化傳承的可能性路徑。例如,“眾包”是信息時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可服務於文化傳承的問題求解策略﹔共生企業對於發揮社會資源整合的公共性作用的模式意義﹔線上和線下互動的學科知識體系構建。

  會議期間,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國國學研究與交流中心、“中心”和山東大學合作建立的“山東大學中國鄉土社會研究中心”成立。李鬆主任被聘為該中心的主任(特聘)。(來源: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