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4年,在文化部外聯局的鼎力支持和精心策劃下,在海外文化中心的傾心幫助下,中國兒童藝術劇院6台劇目走進了4個國家的中國文化中心,演出14場,用兒童戲劇向國外少年兒童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受到熱烈歡迎,取得了良好的國際影響。
走進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創造了許多第一次:第一次走進歐洲演出,書寫了中國兒藝建院史的新篇章﹔第一次走進外國(巴黎)小學校園進行演出﹔第一次在外國(德國)舉辦“首屆中國兒童戲劇周”﹔第一次實現多台劇目同時在國外演出﹔第一次實現了大型劇目《西游記》走出國門。
精選中國故事 傳播中國文化
外聯局中心處多次與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溝通協調,高度重視兒童戲劇走進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工作﹔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尹曉東專門到外聯局共同商討利用兒童戲劇參與海外文化中心建設的相關問題﹔蒙古烏蘭巴托、法國巴黎、泰國曼谷和德國柏林文化中心的領導都想方設法支持兒童戲劇走進自己的文化中心。在外聯局中心處、4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和中國兒藝的密切合作下,兒童戲劇走進海外文化中心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擴大和提高了文化中心的影響力。
走進蒙古中國文化中心。2014年6月初,《伊索寓言》劇組一行16人赴蒙古烏蘭巴托進行演出交流活動,紀念中蒙建交65周年、中蒙友好合作關系條約簽訂20周年。兩場演出座無虛席,受到當地少年兒童的熱烈歡迎,更被當地一線主流報紙《今日》形象地稱為《中國藝術家為蒙古的少年兒童“摘葡萄”》。蒙古國家電視台對演出劇目進行了報道和錄制並深入採訪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馮俐。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館文化參贊兼烏蘭巴托中國文化中心主任魏宏勝和相關領導出席並觀看了首場演出,並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贊賞。
走進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2014年6月中旬,《小吉普﹒變變變》劇組一行9人赴法國巴黎,分別在法國巴黎七區小學和文化中心進行三場交流演出。此次演出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系列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是唯一一台兒童劇的演出,也是第一次走進法國校園。中國文化中心的蘇旭副主任和魏軍副主任進行了全程接待,並給予高度評價,表達了繼續合作的良好意願。人民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歐洲時報、中誼在線、國際傳媒等新聞媒體也對本次演出做了跟蹤採訪報道。
走進泰國曼谷中國文化中心。2014年10月下旬,《西游記》(第一部)劇組一行46人在曼谷中國文化中心劇場連續演出三場,實現了這部改編自古典名著的大型劇目的海外首演。泰國前副總理、泰中友好協會會長功﹒塔帕朗西、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文化參贊陳疆、中國駐泰大使夫人初慶玲等相關領導均出席了本次演出交流活動。三場演出,場場爆滿,中心的劇場有317個座位,但每場都要再加100多個座位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新華社、人民日報和當地主流媒體等都進行了跟蹤報道。
走進德國柏林中國文化中心。2014年11月中旬,《三個和尚》、《小吉普﹒變變變》、《三隻小豬﹒變變變》三個劇組一行15人前往德國在柏林、白湖兩地演出六場,舉辦了首屆“中國兒童戲劇周”。這是中國兒藝首次在海外舉辦“中國兒童戲劇周”,也是首次三個劇組同時赴海外演出,為將來在海外巡演、舉辦各類戲劇活動、以及不同劇組之間人員的整合都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演出受到了當地少年兒童的熱烈歡迎,並被當地媒體的整版報道。
演出異彩紛呈 國際影響喜人
一年四次到海外文化中心演出,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社會影響,受到了駐在國少年兒童的熱烈歡迎。這得益於外聯局中心處的周密策劃,得益於四個中國文化中心的服務保障,得益於文化部領導、駐在國使館文化處的大力支持。
打造中國兒藝對外文化交流新陣地。中國兒藝力爭在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發揮面向國外少年兒童傳播中國文化的獨特作用,使中國兒童戲劇成為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進行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內容﹔
將友誼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中。尹曉次接受媒體採訪時始終強調“中國兒藝始終把服務少年兒童當作崇高的社會責任,對外文化交流從外國少年兒童做起很有意義,在小孩子心中播撒友誼和文化的種子,有利於推動國與國的關系更加深遠的發展。”觀賞兒童劇是一個輕鬆、歡樂的享受,是世界各國少年兒童都喜愛的藝術形式。兒童劇可以讓外國少年兒童在歡聲笑語中、在潛移默化中,傾聽中國故事、了解中國歷史、理解中國文化,將友誼的種子播撒在了他們的心中。這在中國兒藝近年的對外演出中有很深的體會:今年6月赴法國演出,中國兒藝第一次走進了國外的小學校園,學校的操場轉瞬間就立起了演出的舞台,看似簡易的舞台卻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的表演,現場的孩子和老師們被中國兒藝藝術家的表演深深吸引,歡聲笑語響徹操場上空。演出結束後孩子們緊緊抱住演員不肯讓他們離去,流下了依依不舍的淚水。文化如水潤物無聲,看過中國兒童劇的外國孩子,友誼的種子一定會在他們心田中生根、開花、結果。
強強聯手共建海外文化中心
海外中國文化中心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陣地,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各項活動總是能夠得到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國兒藝作為國家中直院團,得到了文化部的指導和大力支持,具有強大的人才優勢、劇目優勢,由於面向國外少年兒童觀眾,因而具有“運用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鮮明特色。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與中國兒藝的背後,都是文化部,相信雙方形成合力,一定能在對外文化交流上開創一片新的天地,為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建設提供新的發展空間,為中國兒童戲劇走出去提供更加寬闊的舞台。
中國兒藝劇目品種多樣適應性較強
對外文化交流,難點是語言。針對海外兒童劇市場的實際情況,2008年中國兒藝與澳大利亞的知名導演PETER,以全球關注的“水資源”為話題共同打造了大型原創視覺舞台劇《十二生肖》,國際性的主題、沒有語言交流的障礙、純肢體的表現形式和精干的演職員隊伍等,讓《十二生肖》在國際上一亮相就取得了滿堂彩,至今已經走過7個國家。2009年到2011年,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又引進了三部隻有三名演員的小型劇目“變變變”系列。2014年7月,專門為“走出去”量身打造了肢體動漫劇《三個和尚》。《三個和尚》首演時,日本“國際兒童戲劇節”的主席下山久先生專程來京觀看,贊不絕口,約定邀請該劇組於明年8月前往沖繩參加戲劇節演出。2014年8月,為了能將《西游記》推上泰國中國文化中心的舞台,中國兒藝更是因地制宜的打造了“國際版”《西游記》。這次《西游記》的成功演出,也為大中型劇目今後赴其他國家演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多樣化的演出規模,豐富多彩的演出內容,對國際演出市場的深入研究,使中國兒藝的對外文化交流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今後還要繼續加強劇目的建設,創作出更多國內叫座,國際叫好的優秀兒童劇。
“前線”“後方”形成合力圓滿完成演出任務
這四次出訪任務,得到了文化部外聯局中心處及相關處室的大力支持。在事務繁雜,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中心處領導給予了中國兒藝無私的幫助,在他們的努力下,這四次出訪任務才能夠成行。出訪交流演出的整個過程是龐雜的,海外中國中心的領導和工作人員為了保障出訪任務的圓滿完成,拋開時差,全力配合。海外中國中心在演出協調、組織觀眾、日程安排、參觀學習、生活接待等方面精心細致的安排,讓演出團組人員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心過硬的工作作風和來自家人的溫暖。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3月在莫斯科會見俄羅斯漢學家時指出:“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來工程,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兒童劇走出國門演出,正是落實“民心工程和未來工程”的重要內容。目前,文化部外聯局正在積極策劃2015年中國兒藝走進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的具體項目。我們相信,在文化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外聯局和海外中國中心的鼎力支持下,中國兒藝的對外文化交流工作,一定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來源: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上一篇: 2014中國兒藝“走出去”創造新紀錄 |
下一篇: 參與國際藝術交流 拓展兒童戲劇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