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中國交響樂團
中國交響樂團
中國交響樂團原創作品音樂會《山河頌》
交響共情 山河於心
發布時間:2022-10-11 08:3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10-11


原創作品音樂會《山河頌》演出現場   中國交響樂團供圖

  從“錦繡山河”升華至“心系山河”,以音樂描繪祖國大好河山,以熱情渲染時代畫卷……日前,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時代交響”創作扶持計劃入選作品,中國交響樂團原創作品音樂會《山河頌》在京首演。

  《山河頌》由中國交響樂團楊帆、王華諳、姜瑩、黃凱然、李劭晟5位青年作曲家創作,分為“世紀”“文明”“奉獻”“思鄉”“山河”5個篇章,以交響樂的形式,熱情謳歌百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過的輝煌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鑄就的精神譜系,用心講述新時代的波瀾壯闊,奏響催人奮進的時代最強音,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扎根“山河”

  九州四海、千古風韻、萬裡河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創作源泉。《山河頌》由中國交響樂團歷時一年傾力打造。創作之初,5位年輕作曲家本著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態度和方法,多次進行實地採風。

  在福建距寶島台灣最近的平潭縣,站在海岸線眺望大海的作曲家黃凱然,心中涌現出無法抑制的情感,這些細膩而熱烈的情感也被他寫進了“思鄉”之中﹔在超級工程貴州“天眼”前,作曲家李劭晟敏感地捕捉到大山深處年輕科研人員為“國之重器”保駕護航的堅守,於是,“山河”中注入了新時代奮斗者的青春誓言﹔“文明”的作曲王華諳,除了前往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河南進行實地採風,還翻閱大量歷史文獻資料,使作品充滿中華韻味﹔為使作品更具歷史質感與時代精神,在作品總策劃、中國交響樂團團長李心草的帶領下,主創人員還深入參觀了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經歷了一次精神洗禮。

  守正創新

  5位作曲家各自負責一個篇章,《山河頌》體現了中國交響樂團集體創作的力量。但每個樂章間的銜接呼應與整部作品的風格統一也成了需要解決的難點。

  在李心草看來,“作曲家都想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展示給觀眾,但為了使整部作品風格統一,必定會犧牲掉作曲家的一些個性。”對這種“犧牲”,大家毫無怨言。

  據楊帆介紹,創作中,為使作品的結構邏輯更加清晰,主創通過提前溝通,使每個樂章間的風格“不撞車”,且兼具整體性與個性。

  為使最後一章“山河”更加震撼人心,黃凱然在“思鄉”中做出了取舍,以弱進弱收的狀態,為末樂章的高潮搭起橋梁。“‘思鄉’是承上啟下的橋梁。所以,我會控制配器、音量及高潮點的幅度,使作品有一個喘息的機會,有一個情感釋放的空間。”黃凱然說。

  “《山河頌》是一個群策群力的作品,我們經常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交流。因此,雖然每一章都在用不同的視角講述不同的主題,也會有獨特的呈現方式,但作品的整體風格仍然十分統一。”王華諳表示。

  “預先溝通,即時交流,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山河頌》創作的寶貴經驗,也是中國交響樂團借鑒中央樂團時期集體創作的成功經驗,在結合交響樂自身藝術表現規律,與時俱進,統一作品風格,把握作品結構,發揮每位作曲不同優勢的基礎上,對集體創作新模式進行的一次有益探索。”李心草說。

  永攀高峰

  打磨提升,是創作精品的必由之路。為使作品以更成熟的姿態面世,8月26日,中國交響樂團特別組織了作品試奏及專家座談會。根據專家及樂隊意見,主創人員再次查缺補漏,對作品進行了富有針對性的修改。

  在這次至關重要的調整中,由於作品結構有所變動,青年作曲家姜瑩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她負責的第三篇章“奉獻”需要從原來的10分鐘增加到15分鐘。“原來10分鐘的作品已經完成,如果增加5分鐘,整個結構就會發生很大變化,要從頭構思,整合結構。”雖然任務艱巨,但姜瑩迎難而上,最終在截稿前寫出令自己滿意的段落。“這也算是我為團裡、為音樂會做出的一點點奉獻吧。”姜瑩說。

  除了業內專家提出的中肯意見,演繹作品的樂隊演奏家同樣在《山河頌》的試奏與排練中提出了實實在在的寶貴建議。“試奏環節,我們關起門來,讓演奏家先試奏一遍。然後用他們的真實體會,給我們的作曲家提出一些非常寶貴的意見,再進行修改。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表達,將更好的作品質量呈現給觀眾。”在李心草看來,樂隊的試奏意見十分重要,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決定著演出成功與否。

  在一遍遍的演奏中、在一輪輪的修改下,精雕細琢的《山河頌》悄然完成了蛻變。

  精彩盛放

  演出當晚,在李心草的激情指揮下,中國交響樂團演奏家以飽滿的熱情和精湛的技藝,令觀眾沉醉其中。

  開篇“世紀”,心懷大同,格調頗高。樂曲以渾厚震撼的銅管吹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集結號,隨後筆鋒一轉,又以溫暖柔和的弦樂展現自古崇尚和平的中國,在新時代敞開胸懷、擁抱世界的民族自信與萬丈豪情。

  緊隨其後的“文明”,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樂章以中國古老的琴曲為主要音樂素材,同時在配器中加入中國傳統打擊樂器,使整個樂章更加古朴厚重。

  第三章“奉獻”,先抑後揚,以小見大。精彩的圓號接小號獨奏猶如一座燈塔、一束光芒,將作品曲調從小調轉入大調,彷佛訴說著每一個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的“我們”,在遇到困難與挫折後,仍然迎難而上、砥礪奮進,最後完成人生的蛻變與升華。

  深情流露、設計精妙的“思鄉”是整部作品中最為特別的篇章。由樂隊首席趙坤宇、第二小提琴首席楊穎、中提琴首席付威和大提琴首席沈和群組成的弦樂四重奏與交響樂隊產生出奇妙的化學反應。電影鏡頭式的敘事邏輯清晰而自然,在藝術家的精彩演繹下,整個樂章有個體、有群像,抒情而不矯情。

  終章“山河”,寓意深遠。樂隊精准奏出的不同旋律,交織成氣象萬千的神州大地。當觀眾漫步在令人心馳神往的山河畫卷中時,也會恍然發現,自己早已融入時代的大潮,成為昂揚奮進的新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創造者。時空在此交匯,個人奮斗與民族命運緊緊相連,整部作品也由此達到輝煌的高潮。

  當最後的音符落下時,雷鳴般的掌聲與歡呼聲久久不能散去。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董立強從作品中感受到了青年作曲家的朝氣。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唐建平認為,《山河頌》充滿著喜悅與欣慰。指揮家邵恩說道:“開篇‘世紀’非常動聽,音樂素材的發展與變化不脫離素材本身,引人入勝﹔第二章‘文明’現代技法的和聲語言令人印象深刻﹔第三章‘奉獻’的長笛獨奏打動人心﹔第四章‘思鄉’構思精巧、結構嚴謹,弦樂尤其出彩﹔末樂章‘山河’讓我享受,充滿了對祖國的熱愛。”

  據介紹,首演結束後,《山河頌》將在全國各地進行演出。未來,中國交響樂團將根據演出情況及社會各界反饋意見,夯實作品基礎,繼續打磨提升,精益求精,力爭將《山河頌》打造成為一部富有時代氣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