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上海
上海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多項主題活動演繹新時代新精彩
發布時間:2023-06-16 09:0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6-16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下,全市各區、各非遺保護單位、傳承人等相關主體,開展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共計527項。上海全市活動圍繞“漫游賞非遺”“品購享非遺”“沉浸傳非遺”“互鑒知非遺”四大特色主題鋪開,引導廣大民眾暢享非遺購、探訪非遺味、共赴非遺游,展示傳播上海非遺迷人魅力。

  在上海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活動中,“非遺美食推薦官”召集令發布、第二屆“非遺新體驗”國潮文創設計大賽啟動、“最上海”城市文脈推薦線路發布。此外,“繡外慧中——上海絨繡環球旅行記”“江河匯流﹒遍弘海內——西藏日喀則薩迦唐卡藝術展”等重要展覽也在6月10日當天開幕,讓非遺活化融入現代生活,讓交流互鑒激發非遺更大影響力。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導下,牽手各方力量,舉辦多項活動,結合上海本地非遺資源,展示傳播上海非遺迷人魅力,營造非遺保護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著力推動非遺保護成果為廣大市民共享,為文化強國建設凝聚起更為強大的精神力量。

  引導青少年親近非遺,厚培傳承發展土壤

  6月10日,“上海非遺展館學子行”在中國福利會少年宮舉辦首發儀式。活動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下,由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中國福利會少年宮共同主辦,通過一張地圖、一個小程序,串聯起全市25家特色非遺展館,匯集278項上海非遺項目,推出詳盡的非遺知識普及和豐富有趣的美育活動,邀請廣大學子和家庭走進非遺展館,開啟精彩的非遺旅程。

  上海一貫重視面向青少年的非遺普及教育活動,近年來,在各專業機構及各學校的大力支持下,各門類非遺項目正以不同的方式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取得一定成效。“上海非遺展館學子行”的舉辦,將進一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拓展面向青少年的非遺普及方式,為廣大上海學子、家庭打開了解非遺、精讀城市的新方式。

  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黨總支書記、館長,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吳鵬宏表示:“通過整合全市非遺主題展館、空間、傳承人工作室等專業資源,一是希望實現青少年學生與多品類非遺項目接觸,與傳承人面對面互動﹔二是希望進一步提升非遺展館的服務能效,使之成為校外教育的重要平台﹔三是希望青少年學生了解非遺知識、感受非遺之美,達成深化實施‘社會大美育計劃’的目標。同時我們也希望以‘學子’為核心帶動一個家庭、一個社區,深入一個班級、一個學校,以‘小手牽大手’,增進全社會對非遺的關注。”

  6月10日,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青少年傳統文化知識大賽海選題庫向公眾公布。大賽以“行走江南﹒多彩非遺”為主題,邀請全市高中及以下的在校學生參與。多位專家、學者編制了“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技藝”“傳統醫藥”等不同系列的賽題和講解,以賽促學,激發青少年學習、了解非遺的熱情。在整個賽程中,大賽依托長三角豐富的非遺資源,開展“跟著非遺游江南”“專家帶你賞非遺”“我與非遺面對面”等體驗活動,進一步培育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推動非遺成果共享,營造濃厚保護氛圍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天,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位於上海府城歷史風貌區內的方塔園,在被譽為“江南造型最美之古塔”方塔下,欣賞一場再現百年前絲竹之聲的《江南絲竹沉浸式觀演音樂會》。音樂會緊扣“非遺音樂的創新性發展”主題,以導、賞、演相結合的方式喚醒和重現了百年前的聲音記憶,創新促進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由上海師范大學錦瑟江南絲竹樂團、上海鬆江區中山街道江南絲竹社等樂隊帶來的江南絲竹節目展演精彩紛呈,其中既包括《歡樂歌》《三六》等江南絲竹傳統名曲,也有為本次音樂會全新創作的首演曲目,如《春日景和﹒萬年歡》等。音樂會以靈秀雋永、清雅從容的演繹,充分體現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江南絲竹的傳統意蘊與當代新聲。本次音樂會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鬆江區文化和旅游局、鬆江區中山街道辦事處共同主辦,鬆江區人文鬆江活動中心(鬆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鬆江區中山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共同承辦,上海方塔園、上海市陸行中學南校協辦,也得到了浦銀安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愛德基金會、上海申韻江南絲竹保護發展研究所及上海大龢堂樂器文化工作室6家單位的支持。

  此外,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共同主辦的冬病夏治時令養生曙光集市也在6月10日當天亮相。集市匯集石氏傷科療法、徐氏兒科療法、楊氏針灸、丁氏內科療法、海派膏方文化等上海的國家級、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開展各類冬病夏治中醫藥診療服務與普及教育。活動為市民提供脊柱側彎篩查、止咳小敷貼體驗、體質敷貼、中醫養生茶飲體驗等,還有來自曙光醫院不同科室的健康養生專題講座、呼吸導引康復操教學等,讓市民在共享傳統中醫藥的保護發展成果過程中,切身感受到了傳統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後,2023琴會龍華系列活動、“‘日月同輝’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志暨李勝強、楊曉平伉儷作品展”“‘尚武﹒承文﹒傳藝’體薈非遺主題展”等主題活動也陸續舉辦。風雅的古琴,絢麗的鈞瓷,生動的傳統體育……這些活動以不同的方式引導觀眾開啟非遺之旅,為上海這座城市注入獨特的文化氣韻。

  講好上海非遺故事,深化文明交流互鑒

  在6月8日舉辦的第十一屆國際(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論壇上,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埃及、伊朗、斯洛伐克、印度尼西亞、亞美尼亞、巴基斯坦、英國等10余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際合作與民族表達”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並分享了各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做法、管理機制和保護策略。本次論壇以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頒布20周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為契機,深化文明交流互鑒,為全球各國間開展非遺保護交流與合作搭建起橋梁。

  上海自2005年起就正式啟動了非遺保護的相關普查、挖掘、整理、認定、評估、管理等各項工作,經過多年的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截至2023年6月,上海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3項、市級251項、區級近800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20名、市級794名、區級近千名。列入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的項目19項、市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的項目80項。“上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益於獨特的歷史、地理和人文環境,既有鮮明的江南稻作文化特征,又融合近代工商業文明特點,更身處國際大都市海納百川的人文環境,在我國非遺體系中獨具特色、氣質鮮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方世忠說。

  近年來,上海全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在推動文旅深入融合、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創立非遺品牌活動、豐富對外交流渠道、拓展社會傳播平台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在引導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服務當代的過程中,以敢為人先的精神做了許多可貴探索和有益嘗試,使非遺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