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3全国两会 > 代表话文旅
代表话文旅
创新文旅消费业态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09 17: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3-03-09
  自疫情发生以来,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同时对文旅消费业态的改变也起到了加速作用,越来越多的文旅单位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拥抱数字化,在新场景下增加新供给、开展新服务。
  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文旅市场呈现复苏态势。如何进一步认识疫情以来催生的新业态及新消费模式,帮助广大文旅企业更好地赢得当下、布局未来,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对此,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文旅行业发展新业态、投融资策略以及创新发展中的难点等建言献策。
  “在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我们应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会长、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表示,对文化产业来说,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促进数实融合,是当前环境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寻找新增长点的重要着力点。
  对此,吕建中建议,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文化生产、创造、传播和体验,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助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大唐西市集团携手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等头部企业,致力于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在数字文化、艺术品交易流通领域研发了系列软硬件设备,创建了“大唐链”“大唐云”“大唐百城”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实体经济。此外,吕建中建议,要在文化领域搭建资源集聚、科技赋能的生态平台,促进多领域跨界融合,推动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此,在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下,大唐西市联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等单位共同打造了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这是拥有线上、线下艺术品交易资质的现货交易场所,也是面向国际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场所。
  “怎么把资源调配好、市场开拓好、理念更新好、行动开创好,是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思考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重庆京剧院副院长周利表示,重庆京剧院着力以文化单位联动——“文文联合”的方式普及京剧艺术。今年2月19日,在重庆南滨路精典书店举办的京剧分享会吸引了100多个家庭参加。活动现场,京剧艺术与书店静谧的艺术气息相契合,营造出传承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让家长和小朋友近距离感受国粹艺术之美,打造出京剧普及新业态。
  为了让传统艺术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周利建议,要用现代审美去诠释戏曲艺术之美,在形式上融入新表现力,在宣传上引入年轻人感兴趣的点,并与新文艺群体团队、电影院等合作打造剧目,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国粹艺术。此外,要加强交流合作,将经典剧目带到更多的剧院去演。同时,以文教合作的方式,以“讲座+演出+导赏+互动+体验”的互动演出模式,吸引更多消费群体尤其是年轻群体。
  当下新消费模式在广大农村地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河北,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用原始工艺生产的“原织原纹”土布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目前,专业合作社成员98%是农村妇女。作为河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赞皇原村土布非遗工坊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的2022年“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名单。
  “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文旅产业、文旅消费都发生了改变。”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表示,企业只有不断创新、积极融入文旅新业态、适应新消费模式,才能走出困境。为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原村土布线上开启电商销售模式,引入直播带货,持续发布原村土布相关视频;线下入驻了石家庄繁华商圈,增加自身知名度和曝光度;积极参加非遗购物节等活动,通过丰富产品供给、优惠促销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费群体。目前原村土布拥有床上用品、服装服饰等多系列300多种产品,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崔雪琴建议,一是国家更多关注民营企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非遗文化企业进行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建议政府积极提供帮助,以在城市繁华街区设立“大师工作室”等形式,支持商业模式推广。三是鼓励地方政府多多举办非遗购物节等大型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打造新的消费平台。四是企业也要抓住机遇,打造研学游等沉浸式非遗体验活动,激发游客的消费热情。(统稿:秦毅,参与采写:秦毅、侯文斌、李秋云、范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