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
激活广和楼,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发布时间:2023-03-08 17: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3-03-08
清代徽班进京,从安徽太湖走出的叶氏家族在京剧发展史上功不可没,创办了被誉为“京剧第一科班”“京剧的黄埔军校”“大师摇篮”的富连成社,成为办学时间最长、造就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京剧科班。中华世纪坛前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大事记甬道上,1904年度事记镌刻着“叶春善创办喜(富)连成科班”。
坐落于北京前门外的广和楼剧场,始建于明末,曾是清代著名的营业性戏楼,是北京中轴线文化带极具典型性的百年剧场。这里是京剧大师梅兰芳首次登台之地;富连成社培养的马连良、于连泉、谭富英、马富禄、裘盛戎、叶盛兰、叶盛章、袁世海等数十位开宗立派的京剧大师都曾先后在这里初登舞台。自1907年农历正月初一起,广和楼就成为与富连成社合作数十年的固定演出场所,孕育了喜、连、富、盛、世、元六科近700位京剧艺人的成长。
“到广和楼,听孩子戏”的传统习俗自清末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富连成与广和楼结成的共生关系,长期不间断驻场演出形成的文化生态,不仅见证了明清以来北京戏曲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演变,是京剧文化“活化石”,更形成了市场化运作的产业链,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活标本”,有着特殊的文物价值与时代意义。如今广和楼却处于闲置状态,没能充分发挥用途与功能,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
在2024年即将迎来富连成社成立120周年之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牵头推动北京市政府协同有关单位,加快推进广和楼剧场复建工程,恢复富连成社剧目在广和楼驻场演出运营,将京剧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和楼这一物质文化遗产中开展活态传承和传播展示。同时,在广和楼剧场内兴建富连成博物馆,动态展陈富连成文物文献,实现富连成研究成果转化,传承传播富连成历史文化,将富连成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北京广和楼剧场的恢复和富连成博物馆的建设,对于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打造北京文化名片,树立前门地区文化旅游新地标,建设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育教育,增强海峡两岸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为北京中轴线非遗文化生态注入时代活力,都将发挥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