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今年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陕西时强调,要深刻吸取秦岭违建别墅问题的教训,痛定思痛,警钟长鸣,以对党、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文理学院副院长王晓萍深有感触。作为陕西人,她对秦岭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她积极推动西安秦岭保护研究院开展秦岭保护研究,山川河流都是保护对象。今年两会,王晓萍的提案之一就是建议将秦岭生态保护纳入国家战略。“对这一刻企盼已久,对未来满怀信念。”掂量着提案,她说这是历年来自己手上最重的纸张。
建言秦岭生态保护
守好“父亲山”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中华大地的中央水塔,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对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建立长效保护机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春有烂漫夏乘凉,秋赏红叶冬观雪。”王晓萍眼里的秦岭四季有风景,她特别爱往那儿跑。
谁成想,2000年前后,令人痛心的事发生了。秦岭进山必经之路上开始出现别墅楼盘的销售广告,一年年过去,随着这种广告增多,原本齐整连片的绿意也被一栋栋大房子割破阻断,长此以往,还会对生态造成影响。
好在这一事件迎来了关键转折。2014年,在党中央责令之下,陕西出台了一系列整改举措,对涉及秦岭生态保护的主要问题一一拿出整改措施,人们担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结束违建别墅的野蛮生长后,秦岭山川复绿,散发葱郁生机。如今,沿途可见的是“保护秦岭,整治违建”的标语。最近还有新闻报道在秦岭腹地再次拍摄到了野生金钱豹,说明生态保护和恢复的趋势向好。
在陕西,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说,这水从哪来?秦岭。整个关中城市群受谁滋养孕育?还是秦岭!秦岭是“父亲山”,城市、人与山之间生死相依。
王晓萍从2012年就开始参与秦岭保护与研究工作,尤其关注秦岭北麓的生态修复,多年多次实地调研让她的思考深入而理性:强化修复的同时,要让生态这项工作惠及世代,保护秦岭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开展。
秦岭北麓如此广袤,全域生态保护工程浩大,如何护之有效、守之长远?王晓萍认为,普查工作是基础,标准制定是保障,绿色发展是目标。她建议:一是推动秦岭生态保护纳入国家战略层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有效整合多部门、多专业、多学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研究的专项工作计划,做细做全保护标准和规范,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充分调集和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建立长效机制夯实基础,提供保障。如应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提高生态保护的监管能力;建立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对秦岭的水、大气、土壤、生物多样性等开展智能化监测和预警;推动能够应用于生态修复的前沿技术示范应用,提升生态修复效果。
以牺牲环境换来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只有让生态优先引领绿色发展才能行稳致远,让百姓受益。尤其在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人们更加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同体共生关系,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精神自觉。王晓萍说,绿色无污染的产业今后将更加受欢迎,这也是文化和旅游非常好的发展机遇期,切中滋养身心的需求,能赢得更长的生命周期。
对文化和旅游部办复满意
携手让乡村旅游更“长寿”
王晓萍2019年关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提案也与绿水青山密切关联。
对于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王晓萍建议:一是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乡村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二是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与高校合作寻求技术支持;四是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条都直指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
该提案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多次与王晓萍讨论思路、沟通进展、解答问题,并形成文字稿。王晓萍对办复结果非常满意,认为提案起到应有效果,乡村旅游的发展成果已经惠及百姓,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成效显著。
涉及各个层面、影响最广也最复杂的融资难问题,目前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2019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加强与中国农业银行对接沟通,确定了共同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目标方向。截至2019年底,中国农业银行对全国3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各类贷款余额达68.27亿元;中国农业银行在国家扶贫重点县的98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贷款余额达16.72亿元。
王晓萍走访了几个贫困区,深觉改观:交通居住等各方面条件便捷多了,百姓吃上了旅游饭,手头有了余钱。她看见有村民指着远处苍茫山色和自家果园给游客讲:守住家门口的绿水青山就是咱的大目标,咱的谋生路。
乡村旅游在政策牵引下正不断升级发展。现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也有“参考书”了。《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汇编》一书出版,共推出122个典型范例,包含乡村旅游不同发展特色,总结梳理了典型做法和有效措施,对指导各地乡村旅游发展有示范意义。
在家乡西安,王晓萍就观察到可喜变化。近一年,乡村列入政府保持文化风貌的重要区域,不少村落引入社会资本,在保护当地文化遗迹的前提下,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民宿。路宽了,村美了,但味道不变,还是人们眷恋和熟悉的乡土,国民的田园梦得以成全,这样的乡村旅游会更“长寿”。
在这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乡村发展是检验全面奔小康的指标,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环,同样大有可为。王晓萍认为,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往往面临有资源无设施的困境,产业体系不够全,带动发展效果不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需仔细谋划。(王彬)
上一篇: 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在乡村发展小而精的文化产业 |
下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疫情微喜剧 绝不将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