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2年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部专题 > 代表话文旅
代表话文旅
全国人大代表余雪琴:保障一线员工文化权益
发布时间:2022-03-10 09:3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晓霞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3-10

  

  一线员工的公共文化权益,是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东莞巴士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党群工作部副主任余雪琴一直都很关心的问题。

  余雪琴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广东省东莞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着力打造“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和“音乐剧之都”,深入推进“友善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希望之城”建设,已建成文化馆市总馆1个、镇街(园区)分馆34个、村(社区)支馆521个,形成了市、镇、村三级联动,总、分、支馆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丰硕。余雪琴参加过“党建引领 奋进力量”东莞第三届短视频大赛、“畅享文化莞 打卡文化馆”文化馆文旅线路等活动,这让她对东莞的文化氛围有了更深的了解。她认为,总体上看,目前东莞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基本满足了民众的需求,但在为市民提供更多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的定制服务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东莞作为新一线城市,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产业工人数量庞大,他们的文化需求也需要被重视、被满足。余雪琴认为,一线工人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加上信息化不断发展,大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户外活动逐渐变少了,很多工人沉浸在电子产品中,不利于身心健康。此外,相比传统的外来务工人员,新时代工人的文化需求更加多样、要求更高。她以东莞巴士公司为例,公司现有公交车驾驶员超过1万人,且普遍年龄偏大、生活负担较重,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劳动强度高的工作状态。为他们提供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有助于他们疏解身心、缓解压力。

  对于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余雪琴建议,一方面,以品牌化思维建设和推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进一步细分群体类别,特别是面向基层一线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破解一线员工群体数量大、文化需求大与服务供给不充分的矛盾。此外,可以多发挥工会的作用。工会要搭建多种平台,组建瑜伽、篮球、羽毛球、网球、阅读等兴趣小组,丰富产业工人的业余生活,让大家在工作之余找到合适的渠道纾解压力、享受公共文化发展建设成果。

  回 应

  广东省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为一线员工量身定制公共文化服务

  近年来,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采取体系化工作思路,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三级服务体系等为抓手,广泛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和完善服务供给机制,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保障基本文化权益基础上,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方面,我们组织开展面向全市的普惠性文化品牌服务,东莞市全民艺术普及行动计划、东莞“文化四季”、东莞读书节、东莞“文化年历”等为全市人民群众提供了零门槛、近距离的文化服务,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另一方面,我们策划实施面向不同群体的针对性文化服务,如为特殊群体打造的爱心文化馆项目东莞星星联盟、心目影院、文志爱心公益行等;为少年儿童策划的“我讲书中的故事”儿童故事大王比赛;为基层人群开展的“非遗进五区(校区、景区、社区、小区、园区)”“艺术进百村”“送书下乡”“读书知识巡展”等配送服务。

  特别是针对广大一线员工,我们统筹培训活动进工厂、免费送书进企业,策划举办了东莞市产业工人新年歌会、广东劳动者歌唱大赛、“我的打工成才路”大型巡回演讲、献礼“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节系列活动、以产业工人为主题的“发现东莞制造之美”影像展览等。此外,在寒暑假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小候鸟”预留参与公益文化活动的名额,不断提高基层工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我们将进一步推动服务资源下沉,创新策划“东莞产业工人文化暖心行动”,广泛凝聚社会力量,为产业工人量身定制公共文化服务,扩大对不同层次产业工人服务的供给。一是打造“东莞产业工人艺术夜校”常态学艺公益平台,让产业工人相互交流,不断提升综合文化素养。二是擦亮“东莞打工学堂”活动品牌,依托“线上平台+线下实体”的形式开展系列讲座、培训、交流活动,为产业工人提供有思想、有温度的文化服务。三是举办“先进制造之光”东莞企业之歌创演大赛,通过演绎企业主题曲,对外展示企业风采。四是开展“东莞产业工人百变大咖秀”创意活动,以“让新时代工人更好看更时尚”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形象、形体设计培训和展示等活动。五是寻找“东莞产业工人云端大主播”,鼓励企业培育和发掘了解东莞人文历史、城市特色的“东莞产业工人主播”,由员工向员工传播,共同融入东莞。(谭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