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研中,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原为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其前身是20世纪40年代组建的西秦戏庆寿班。半个多世纪以来,剧团在挖掘整理传统剧目和表演艺术的同时,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人才,曾多次参加国家、省级、市级艺术汇演和重大赛事,获得过剧团、剧目、演员等多项奖项,被誉为“天下第一团”。调研组了解到,西秦戏在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如体制改革中的遗留问题、管理机制不贴合艺术工作规律、创作生产条件差以及人才梯队建设落后等,都给西秦戏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同时调研组针对以上问题都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西秦戏一定会继续传承、发展,并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作出贡献。中心为调研组专场西秦戏代表作《斩郑恩》《三官堂》《休书》等经典名作。特别是著名西秦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吕维平老师亲自登台演出的《刘锡训子》,唱念精湛,令人耳目一新。
调研组还走访了著名戏曲理论家、西秦戏研究权威,今年已经94岁高龄的吕匹先生,对甘肃西秦腔与广东西秦戏的血脉渊源从学术上进行请教。此外,还在汕尾市实地考察了西秦戏的庙会演出场地和演出习俗,在汕尾市文化馆仔细查看了西秦戏现存戏曲文献资料。
通过甘肃、广东艺术科研院所的联合调查,促进了两地艺术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特别是青年科研人才的交流互动。从戏曲文献资料、音乐声腔、表演体系等几个方面为进一步开展对西秦戏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加强甘肃秦腔和西秦戏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共同推动西秦戏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供稿单位及撰稿人: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