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和旅游科研工作成果专栏 > 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成果
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成果
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简介
发布时间:2025-10-16 10:56 来源: 编辑:科技教育司
信息来源: 2025-10-16

  一、基本信息  

  (一)名称: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

  (二)通信地址与邮编:江苏省徐州市泉山经济开发区时代大道33号,221000

  (三)依托单位:徐州拓普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四)共建单位:拓普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

  (五)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副主任:

  主任:许成龙

  副主任:颜小龙、刘可、韩国庆

  (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宋晓峰

  (七)联系人:孟瑶

  办公电话:18260358688

  电子邮箱:491238500@qq.com

  二、技术创新中心概况

  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于2025年7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筹建,依托徐州拓普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以文旅体验场景中常见的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研发生产为定位,致力于解决沉浸式体感仿真游乐设备智能化与轻量化、内容制作不精细及内容分发混乱等行业关键问题,开展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设计、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智能控制、人机交互内容制作分发与服务等研究方向的技术创新,实现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研发生产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发展目标:组建独立子公司运营技术创新中心,聚焦“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围绕设备结构、智能控制、人机交互内容制作分发与服务三大核心板块,构建软硬件协同、系统集成可控、内容驱动的技术体系。将以“可交付、可展示、可推广”为导向,完成典型样机设计、自主控制系统开发与交互内容平台搭建,形成可运行、可验证的集成系统,为后续产业应用与推广打下基础。

  依托单位徐州拓普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贯穿了从交互式体感仿真设备的研发、内容开发到市场销售、运营加盟、生产制造全产业链,拥有3万平方米的厂区和占地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研发生产车间,核心技术包含:曲柄+回转支承控制技术、伺服控制技术、动感交互技术、体感动作编辑技术、播控系统开发、数字内容开发、中央集控技术等,截至目前,拥有128项专利,并获得了百余项国家、省市级荣誉资质。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中负责基于交互式体感仿真的软硬件产品创新应用产品研发。

  共建单位拓普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作为徐州拓普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是由徐州市泉山国投和徐州拓普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深度运用数字技术与视觉传达、艺术展现相结合的科技化展览展陈公司。将项目的设计与AR/VR、智能交互、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相融合,致力于将展馆的核心价值与前沿科技完美融合,为参观者打造沉浸式的科技体验,并拥有一支内容创作团队,能为内容制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研究方向与内容

  (一)方向1: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设计

  围绕文旅体验场景中常见的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开展创意外观设计、机械运动结构建模、多自由度运动机构开发与验证,构建具备标准化、模块化特征的设备结构体系。研究内容包括:文旅交互场景下设备应用需求分析与外观功能创新设计;多自由度运动平台结构方案设计;基于SolidWorks建模及ANSYS进行结构仿真与强度验证。实现重量降低,疲劳寿命大幅度提升;模块化零部件设计与试制,编制《样机加工与装配工艺规范》;安全可靠性设计:安全冗余结构、紧急保护机制、急停限位保护等。

  (二)方向2:交互式体感仿真游乐装备智能控制

  聚焦交互式体感仿真装备的智能控制系统开发,重点解决动作控制的实时性与精度问题,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运营数据采集与管理、远程运维能力建设等关键环节。实现设备从“单机运行”向“平台级可管可控”升级。研究内容包括:开发基于STM32架构的运动控制板卡;智能运动控制算法,设计多自由度姿态控制算法;开发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实现垂直加速度精细调节;结合洗出算法降低眩晕感;实现控制与运营管理平台的数据通信协议;建立急停、限位保护、状态反馈等安全机制;AI预测性维护系统;运营数据采集。

  (三)方向3:人机交互内容制作分发与服务

  聚焦文旅行业中人机交互内容高效分发与标准化服务的需求,探索“内容制作接入+智能化分发+平台化运营”一体化路径,推动内容生态从设备孤立部署向行业云端共享、从单点运维向平台集中管理演进,赋能内容制作商便捷接入、实现扣点共盈,驱动行业级资源整合与服务升级。研究内容包括:云端协同、统一协议适配及智能化调度;深度赋能平台服务链,连接制作商创意与终端用户,驱动行业向平台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内容价值的持续释放与开放生态的普惠共赢。

  四、研究队伍

  (一)总体情况

  技术创新中心共计投入人员26人,其中管理委员会5人,研发部11人,研发人员专业涉及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自动化控制、机械设计、动力工程等多个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生产部5人,负责生产装配,设备调试等;品控部2人,主要为产品质量检测类专业人员,从事品控质量领域长达10余年,负责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支持。综合部3人,主要是综合管理和财务方面的专业人士,负责技术创新中心的后勤保障和财务工作。并设立专家委员会,汇聚北京联合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院所专家及行业资深从业者共计8人,来指导技术创新中心工作。

  (二)主任、副主任简介

  主任:许成龙,江苏拓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15年数字电控专家,带领团队主导了星际系列产品的硬件研发和软件系统,如星云平台、运动平台和中控系统。

  副主任:颜小龙,江苏拓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领导拓普集团在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旗下娱乐品牌“星际空间”VR体验馆成功进驻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副主任:刘可,现任拓普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商务总经理,长期专注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市场推广与产业化应用,在文旅融合、数字创意等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副主任:韩国庆,江苏拓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划中心总监(产品经理),累计主导量产产品开发近60款,产品GMV超10亿元产值,线下终端点播量超15亿次。

  (三)专家委员会委员简介

  主任委员:宋晓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十多项。

  委员:

  易畅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

  卢毅,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史英杰,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

  陈科,福建星炫之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甄文畅,拓普互动营销总经理。

  燕诗林,拓普互动生产厂长。

  赵慧,拓普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总经理。

  五、机构设置与职能

  技术创新中心核心团队由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部分人员组成,拟成立中心管理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等组成,下设研发部、生产部、品控部,综合部。采用现代企业运作机制,充分发挥两家单位(拓普互动、拓普研究院)的互补优势,聚力增强中心科研能力、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发展能力。

  1.管理委员会:人员5人,中心主任1名,中心副主任3名,秘书长1名,负责健全工作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审定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计划、重大项目、经费预决算、主任聘用等重大事项,为技术创新中心规范建设、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人财物等保障。

  2.研发部:人员11人,负责交互式虚拟现实技术装备领域艺术创意设计和技术创新研发。

  3.生产部:人员5人,负责技术创新中心创新产品试验机及样机的生产组装、整体测试调试;负责协调拓普互动生产部门安排生产计划,把控生产进度,负责技术问题的整理反馈。 

  4.品控部:人员2人,结合技术创新中心实际研究任务及产品,进行软硬件产品定义及内部测试,负责功能定义、外观设计、元器件选型、厂家选择等;进行中心必要研发、测试、生产资质的申请认定。

  5.综合部:人员3人,负责行政工作、人资工作、财务核算和账务管理工作。

  六、支撑与保障条件

  依托单位拓普互动公司拥有约30000平方米的厂区,拥有占地近10000㎡的现代标准化生产车间,此外拓普互动公司还将提供占地约500平方米的生产场地,配备30余台实验测试设备,供技术创新中心使用。近三年预计将投资1000余万元于中心研发和技术升级,并持续投入20名专业研发技术人员参与技术创新中心工作,确保技术创新中心正常运营。拓普互动公司还拥有国际领先的产业基地和全球商务推广团队,为技术创新中心成果产业化提供支持。

  共建单位拓普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技术创新中心办公场地的设计与装修改造工作,使其符合中心开展研发、办公等活动的功能需求和环境要求。承担该研发办公场地在建设期内的建设费用及运营费用,为创新中心建设期的研发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并持续投入6名专业研发技术人员参与技术创新中心工作,提供高质量动画内容制作、综合性项目策划及展陈设计、工程类项目合作及展陈部分实施管理等支持。

  江苏淮海科技城管委会作为技术创新中心的拟注册地管理单位,为支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承诺提供1183.5平方米的研发办公场地3-5年免费使用权。

  (依托单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