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一)名称:3D动漫制作工具链研发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
(二)通信地址与邮编:南京市雨花台区龙藏大道267号
(三)依托单位: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共建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五)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副主任:
主任:赵锐
副主任:翁乃奇、董自亭、薛峰
(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孙立军
副主任委员:张凌浩、马黎
(七)联系人:程咏薇
办公电话:025-51885765
电子邮箱:chengyongwei@of3d.com
二、技术创新中心概况
3D动漫制作工具链研发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于2025年7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筹建,依托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单位建设,以构建“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3D动画技术生态体系为定位,致力于解决3D动画制作领域的生产工具“卡脖子”等行业关键问题,开展3D动漫制作国产化工具研发、3D动漫工具链平台与服务两大研究方向的技术创新,实现3D动漫制作工具链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依托单位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南京,业务遍及中国多地及美国、泰国、日本。自2010年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3D数字技术和内容生产,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3D内容制作服务,并将3D技术应用于多个行业,与美国梦工厂、中国移动、腾讯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原力拥有2200多名员工,拥有145项软件著作权、20项发明专利和5项外观专利,具备成熟的工业化3D数字内容制作流程和技术核心竞争力。
共建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作为国家文旅部与江苏省共建的高校,拥有113年历史,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艺术学府之一。学校在艺术学、设计学等学科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专业实力,学科综合实力和科研水平居国内前列。南艺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专业博士授权点,博士点数量在全国艺术院校中排名第一。近年来,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文化传承创新任务,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的融合,促进文化传承与数智创新教育、知识、人才链的融合,并建立了多个高端平台和产教融合机构,致力于打造艺科、产教融合学科新高地。
技术创新中心由原力和南艺人员组成,依托原力建立,不单独设法人,人、财、物独立管理,由原力全面管理运转。计划工作人员58人,包括研发人员40人,运营管理部4人,研发与测试部37人,产业推进部8人,数据部4人。团队成员涉及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等多领域,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负责3D动画全流程技术研发与优化,数据收集,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确保产品质量与稳定性。
三、研究方向与内容
(一)方向1:3D动漫制作国产化工具研发
3D 动漫制作国产化工具研发,涵盖建模技术,精准构建虚拟角色与场景;渲染技术,打造逼真光影质感;动画制作技术,赋予角色生动动作;特效制作技术,增添奇幻视觉效果;且注重引擎优化,提升运算效率与兼容性。还包含材质编辑、骨骼动画、粒子系统等技术,全方位助力国产 3D 动漫高效优质创作 。
(二)方向2:3D动漫工具链平台与服务
3D 动漫工具链平台与服务,涵盖建模、动画、渲染等创作工具整合,如将角色建模、场景搭建软件集成,实现数据流畅互通。还有资源管理服务,像构建素材库,提供海量模型、材质资源。并具备协作平台,支持团队成员异地协同创作,以及提供实时渲染、线上线下培训等配套服务。
四、研究队伍
(一)总体情况
本技术创新中心成员由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艺术学院2家单位的人员组成,依托原力建立,作为内设部门,人、财、物独立管理,由原力作为管理主体进行全面管理运转。
(二)主任、副主任简介
主任:赵锐,原力数字科技董事长、总经理、创始人,第十三届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市动漫行业协会副会长、南京市元宇宙协会副会长,中国首批获得Alias认证的Maya角色动画国际指导员。
副主任:翁乃奇,原力研发总监,有超过15年的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经验。
副主任:董自亭,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江苏省科普美术家协会未来艺术专委会副主任,江苏省工程师学会虚拟现实与元宇宙专委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影视动漫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文化产业联合会理事。
副主任:薛峰,教授、博导,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院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卡通艺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动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动画学会艺术委员副主任。
(三)专家委员会委员简介
主任委员:孙立军,教授,博导,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万人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
副主任委员:张凌浩,教授,博导,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持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重点实验室与“系统创新与战略设计”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系统创新设计与战略、当代设计创新方法、用户体验设计、新中国设计等领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
副主任委员:马黎,教授,现任中国动画学会会长,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
委员:
郭延文,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导。
鲁晓波,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导。
王彤,原力CG事业部视效总监、生产总监。
侯志迎,原力信息化、数字化及系统搭建负责人。
曹汛,南京大学教授,博导。
刘刚,原力CG部门主管,高级动画设计师。
五、机构设置与职能
技术创新中心计划工作人员58人,其中研发人员(含测试部)40人,研发人员专业涉及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图形图像处理、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算法、动画制作等多个领域,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运营管理部:人员4人,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项目管理和资源调度,确保各项研发和产业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研发与测试部:人员共计37人,33人负责3D动画全流程技术的研发与优化,包括建模、绑定、动画、渲染等核心环节的技术创新;4人负责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为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提供数据支持,确保技术创新中心能够基于准确的数据进行决策和优化。
产业推进部:人员8人,负责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推进,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商业策划及市场推广,旨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数据部:人员4人,负责技术研发成果和产品设计方案的测试与验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降低产品上市后的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六、支撑与保障条件
依托单位现有整体办公面积48000平方米,其中划分给技术创新中心的位于公司1号楼的5楼B区约1000平方米(整个5楼B区办公工位100个)。共建单位在北京西路72号7号楼有可供技术创新中心使用的总面积为2066平方米,其中三层约400平方米的区域划定为技术创新中心专用场地,为技术创新中心的日常研发和办公活动提供了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也为项目的顺利执行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和创作环境。
研发场所共配备行业顶尖的实验条件全套:国内顶尖的动作捕捉大棚、超写实4D重光照扫描设备(身体+面部)、VR/MR/XR实验室。
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与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技术创新中心由原力数字主导3D动画全流程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与中心日常运营管理;南京艺术学院侧重对接产业资源、推动技术应用落地并提供学术支持。双方通过月度联席机制沟通进展、定向攻坚机制突破关键技术、资源互融机制(技术+艺术资源双向开放)紧密协作,共同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江苏省及南京市各级政府计划对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营给予一系列政策扶持,包括资金补助、税收优惠、人才引进与培养支持等。这些政策旨在激励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推动3D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
(依托单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