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和旅游科研工作成果专栏 > 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成果
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成果
景区多维感知与智联应用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简介
发布时间:2025-10-16 11:32 来源: 编辑:科技教育司
信息来源: 2025-10-16

  一、基本信息

  (一)名称:景区多维感知与智联应用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

  通信地址与邮编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阡陌路555号,310051

  (三)依托单位: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四)共建单位:浙江大学

  (五)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副主任:

  主任:徐习明

  常务副主任:倪铁军

  副主任:应天煜

  (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吴飞

  副主任委员:李亚亚

  (七)联系人:倪铁军

  办公电话:18969195275

  传真:0571-88805843

  电子邮箱:nitiejun@hikvision.com

  二、技术创新中心概况

  景区多维感知与智联应用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于2025年7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筹建,依托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浙江大学为共建单位。双方将共同构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推广全链条创新模式,重点围绕旅游安全、管理增效、服务提质、体验创新等场景,研究解决文旅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标准化与场景普适性问题。突破多维感知的技术瓶颈,创新智联场景的应用模式,实现适用于智慧景区场景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产业化。

  三、研究方向与内容

  中心面向文旅智能产业发展需要,立足于文化强国、旅游强国建设,以及数字文旅产业升级的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景区多维感知关键共性技术”与“景区智联场景创新与综合支撑技术”两大核心方向。

  (一)方向1:景区多维感知关键共性技术

  内容:通过突破感知硬件、智能算法、物联平台等关键技术瓶颈,打造覆盖全域旅游场景的智能感知网络,推动文旅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高质量发展。

  (二)方向2:景区智联场景创新与综合支撑技术

  内容:中心将以场景驱动为核心,强化技术研发与文旅业务需求的深度融合,重点解决景区管理中的环境复杂性、服务精准性、生态可持续性等痛点问题,构建“感知-分析-决策-服务”闭环体系,为智慧景区建设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

  四、研究队伍

  (一)主任、副主任简介

  主任:徐习明,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负责海康威视在企事业单位的行业业务,包括能源、教育、文化旅游、金融、医疗、地产、企业、物流和连锁零售,对智慧文旅、智能建筑、智能场馆、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金融、智慧能源和智慧教育等领有出色的洞察和研究。

  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常务副主任:倪铁军,海康威视文化旅游行业总经理,负责海康威视智慧文旅业务板块,带领团队先后主导并发起与泰山、玉龙雪山、九寨沟、黄果树、天山天池等达成战略设立“智慧旅游业务基地”。

  副主任:应天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管理学院党委委员、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教授,浙江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研究院智库特聘专家、浙江大学-杭州市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杭州文促会元宇宙专委会专家。

  (二)专家委员会委员简介

  主任委员:吴飞,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CAAI Fellow。浙江大学本科生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管理专家组成员和指南编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科执行主编。

  副主任委员:李亚亚,海康威视EBG解决方案部总裁,致力于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一直专注于企事业领域的业务分析,产品规划,解决方案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委员:

  厉晓华,浙江大学高级工程师。

  陈   熹,浙江大学教授。

  马思伟,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白   鸥,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周   围,杭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杭州市旅游经济实验室)主任。

  宋   磊,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游客服务中心主任。

  蔡云亮,云南玉龙雪山省级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

  陈浩然,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

  浦世亮,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余   涛,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任   烨,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

  五、机构设置与职能

  本中心为依托单位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二级部门采用“扁平化+专业化”组织架构,下设“一委四部三组”核心机构,确保研发效率与战略目标的高度统一。

  (一)核心管理机构

  中心主任:由海康威视提名具备技术管理与产业运营复合背景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在副主任协助下,遵照中心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相关规定,统筹协调人财物资源,制订发展规划及年度预算,监督重大项目实施进度。

  专家委员会:由13名跨领域专家构成,其中依托单位人员4人,独立开展技术路线评审、成果鉴定及战略咨询。

  (二)职能支撑部门

  研发部:下设多维感知技术组、智联场景应用组、系统集成组,分别承担传感器融合算法开发、智能物联场景解决方案设计、软硬件系统集成等任务。

  科研管理部:负责项目全周期管理,协调产学研资源对接,推进知识产权申报与标准制定。

  成果转化部:搭建技术交易平台,组织产业化方案设计,管理示范工程落地与商业推广。

  综合保障部:统筹人力资源配置、财务独立核算、行政后勤支持等职能,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弹性考核机制。

  (三)专项工作组

  技术攻关联合实验室:由海康威视工程师与浙江大学教授联合组建,聚焦多模态数据融合、低功耗边缘计算等核心技术突破。

  场景验证中心:在重点合作景区设立技术试验基地,开展全天候环境适应性测试与用户体验评估。

  产业生态协作办公室: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织技术沙龙、创新挑战赛等品牌活动,构建智慧文旅创新共同体。

  六、支撑与保障条件

  本中心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先进仪器设备与成熟配套体系,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提供坚实支撑与保障。

  (一)专用场地保障

  依托单位(海康威视)提供1000平方米集中科研场地(杭州滨江三期园区D楼11层及浙大管院B座5楼),涵盖研发办公、测试等功能。

  共建单位(浙江大学)提供150平方米科研场地(浙大管院B座5楼),配备实验研究、原型测试及行政办公空间。

  (二)高端仪器设备支撑

  依托单位已配置价值1000万元的关键设备(如GPU服务器、频谱仪、示波器等),并计划持续投入,增购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等核心设备。

  共建单位已拥有超1200万元的先进实验平台(眼动、神经管理、生理信号分析等系统),并计划完善自有超算平台,全面满足前沿研究需求。

  (三)成熟配套体系保障

  领先检测基础:依托单位拥有4万平方米CNAS等认证的检测中心及多功能实验室(EMC、环境、射频等),配备尖端检测仪器,为产品工程化提供可靠硬件验证。

  成熟研发体系:依托单位已建立覆盖底层算法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完善研发管理体系,确保中心技术成果可无缝融入并快速实现产品化。

  卓越制造能力:依托单位具备业内领先的柔性智能制造体系,通过MES、DCS、ERP高度集成,实现全过程信息化、质量可追溯,精准满足碎片化场景下小批量、多批次、大规模定制生产需求,为核心技术成果的大规模制造与产业化提供强力保障。

  基础保障完善: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条件可直接利用公司现有成熟系统。

  (依托单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