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和旅游科研工作成果专栏 > 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成果
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成果
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技术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简介
发布时间:2025-10-16 13:05 来源: 编辑:科技教育司
信息来源: 2025-10-16

  一、基本信息

  (一)名称: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技术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

  (二)通信地址与邮编: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6号丁华润大厦A座26F   

  (三)依托单位: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

  (四)共建单位: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中心

  (五)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副主任:

  主任:周安斌

  副主任:刘兵、晏武志

  (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柴跃廷

  (七)联系人:于复耀

  办公电话:0532-85763937

  传真:0532-85763937

  电子邮箱:xiangmushenbao@jd-cg.com

  二、技术创新中心概况

  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技术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于2025年7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筹建,依托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中心联合共建单位。以为文旅企业提供内容生产到场景应用的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与场景构建服务平台,打造文旅数字化资产及内容生产技术服务平台,成为文旅数字化行业级创新引擎为定位,致力于解决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与场景构建、沉浸式体验生产工具平台服务等行业关键问题,开展沉浸式体验生产智能内容生成模块、PCG程序化工具、三维智能重建工具、金东3D高斯场数据资产库建设技术等研究方向的技术创新,实现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与场景构建以及沉浸式体验生产工具平台服务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中心通过推动数字文旅产业可持续升级,实现文化资源数字化、内容生产智能化、文旅体验沉浸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旅游业更好地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数字创意产业全球范围内的业务延伸,致力于打造更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文旅文娱、公共文化、展览展示项目。被五部委评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基地,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省“瞪羚”企业,曾获国家广电首届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一等奖、山东省数字文化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于2014年在国家科技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等五部委的倡导与推动下,由国内领先的产业咨询与规划服务、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研发支撑与科技服务、投融资与运营服务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主体,按照“跨界创新融合发展”的宗旨成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三、研究方向与内容

  (一)方向1: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与场景构建

  基于地形参数化生成、植被参数化散布、地形模组动态调整、智能化效果工具集相关技术和金东数创多年积累的公用资产形成的高质量资产库,形成可视化、参数化、智能化工具集,赋能文旅沉浸式体验内容生产和场景构建。研究核心内容为:①在已有智能天气及智能海洋等工具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沉浸式数字内容流程继续进行开发,研究PCG(程序化内容生成)工具。②结合3D高斯相关研究,形成相关的可视化工具。③针对沉浸式数字内容规模化制作使用,整合中心积累形成优质的沉浸式资产库。④基于当前的AI发展趋势,发挥智能向导对引擎的应用,将文档及使用形成智能交互助手。

  (二)方向2:沉浸式体验生产工具平台服务

  集成先进人工智能3D沉浸式场景相关技术,研发相关Agent和PCG程序化生成相关工具,提供相关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程度和智能程度,完善人机协作创作模式,深化在文化旅游、展览展示等领域技术应用。研究核心内容为:①开发智能内容生成模块,支持参数化,多模态内容协同生成,形成生产工具服务,如私有化部署或工具集共享服务。②集成主流3D高斯相关技术,深度整合业务流程,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形成资产相关服务,如技术委托、大规模数字资产生产或建设。③构建AI辅助模块,实现人机协作的智能工作流。

  四、研究队伍

  (一)总体情况

  中心主任由金东数创总经理周安斌亲自担任,负责统一指挥中心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决策新技术开发计划,组织实施和协调,并对创新各部门工作进行综合评定和考核。副主任由刘兵、晏武志担任,主持创新中心的日常工作,并向主任提供研发方向、研发进度等信息,供其决策。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由柴跃廷教授担任,负责带领委员会专家对中心的研究开发方向、重大技术问题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指导。中心拥有行业专业的技术团队共34人,共同进行中心的技术成果研发和产业化应用落地。

  (二)主任、副主任简介

  主任:周安斌,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数创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沉浸式专委会副主任,山东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十佳文旅企业领军人物。

  副主任:刘兵,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清华大学工学博士、清华大学文创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文旅部沉浸式文旅新型业态培育平台执行主任。

  副主任:晏武志,高级工程师,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三)专家委员会委员简介

  主任委员:柴跃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生导师,现任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电子商务标准化工作总体组组长,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北京市区块链专班专家组成员,第二、三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王炳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郭爽,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涌天,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长江学者,杰青,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宋洋洋,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南大学特聘教授。

  信宏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都经贸大学互联网+旅游研究院院长,中国电子商会数字文旅专委会理事长,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原副主任。

  徐智斌,金融学博士,青岛文化产权交易中心、青岛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总经理。

  五、机构设置与职能

  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技术与服务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下设专家委员会、技术研发中心、沉浸体验内容生成中心、平台服务中心、文旅产品赋能中心、科普文娱产品赋能中心。

  专家委员会由文化和旅游行业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对中心的研究开发方向、重大技术问题及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咨询和评估,并与合作科研机构、文化产业、文旅行业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技术研发中心负责包括智能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系统研发、创作流程自动化研究与研发,交互式数字沉浸体验设计与应用,技术成果管理。

  沉浸体验内容生成中心负责沉浸式体验生产工具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沉浸式体验内容的生产与行业化适配,推动数字内容生产的智能化升级与产业化流程构建。

  平台服务中心负责推动中心研发的沉浸式体验生产工具平台的产业化落地,聚焦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模式创新。主要开展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及场景实时构建技术与文旅行业适配性研究,构建沉浸式体验内容生成平台应用落地的标准体系与解决方案。同时协同上下游资源,推动智能创作平台的规模化应用与持续迭代。

  文旅产品赋能中心负责文旅领域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路径的系统性研究,同时将理论成果转化为产业实践,协同各方资源推动文旅业态迭代升级与价值重构。

  科普文娱产品赋能中心负责科普文娱领域创新平台应用与产业赋能的系统性研究,将理论成果进行产业化落地应用,协同各方资源推动科普文娱形态以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六、支撑与保障条件

  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依托单位,最核心的工作是沉浸式体验生产工具平台技术的研发和推动产品创新,提升中心技术核心竞争力以及市场拓展,提升市场份额,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双向驱动发展,为中心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通过中心的研究成果促进文旅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作为共建单位主要发挥的作用为系统梳理文化产业链上下游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为技术创新中心建立智能化、数字化的文化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深度整合文化IP持有方、数字技术研发企业、内容创意生产机构、渠道运营平台等产业链核心主体,形成技术成果产业化落地通道。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专业人才流动、产业数据共享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通,为技术创新中心的技术研发成果提供丰富的商业化应用场景和产业化落地支持,最终实现数智化生产平台的规模化应用和市场化运营。

  中心将建立三层保障体系:一是人员保障,各方必须确保派驻人员不得随意更换;二是经费保障,设独立账户管理日常运营支出,所有账务独立核算;三是制度保障,制定《技术创新中心日常工作实施细则》,每半年进行合规性审查。重要事项决策采用“线上投票+线下会签”的模式,确保过程可追溯。

  山东金东数字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将为中心提供独立办公场地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山东路6号丁华润大厦A座26F西侧办公区域。中关村中恒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中心提供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路15号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2#北楼整个6层作为技术创新中心在北京办公场地。

  (依托单位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