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一)名称:无人机集群低空表演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
(二)通信地址与邮编: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数字创新中心C座4901
(三)依托单位: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四)共建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五)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副主任:
主任:刘汉斌
副主任:邓涛、铁林
(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全权
副主任委员:邓江华、朱波、黄劲松
(七)联系人:史智超
办公电话:0755-23764635
传真:0755-23702548
电子邮箱:shizhichao@dmduav.com
二、技术创新中心概况
无人机集群低空表演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于2025年7月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筹建,依托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单位建设,以提升无人机集群表演的智能化、自动化与安全性水平为定位,致力于解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内容创意—产业应用”等行业关键问题,开展无人机集群技术的研发、无人机集群技术的文旅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等研究方向的技术创新,实现无人机集群低空表演的工程化和产业化。
无人机集群低空表演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目标是聚焦文旅行业痛点与前沿技术布局,提升无人机集群表演的智能化、自动化与安全性水平,推动文化旅游领域的科技创新。为低空表演领域带来具有全球领先性、行业先导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为行业构建共同发展的低空文旅经济新生态。
依托单位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无人机集群系统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行业领先无人机集群系统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依托“技术创新+内容创意”的核心优势,公司已经连续六年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先后五次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官方合作伙伴,目前已完成12000+多场商业表演,与100+主题公园及文旅景区开展过广泛合作。
共建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使命。托其雄厚的学科资源和跨领域人才储备,在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自主导航领域拥有国内顶尖的科研力量,可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
技术创新中心组建一批高素质的人员团队,为技术研发、内容创意、应用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迭代产品,为文旅行业需求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创意作品,同时高效的协同工作模式,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研究方向与内容
(一)无人机集群技术的研发
内容:致力于研发先进的飞行控制算法和路径规划技术,开发高效的防碰撞算法和传感器技术,实现无人机集群的自动化编队和智能避障。建立完善的故障检测和容错机制,自动返航和安全降落技术的研发,能够迅速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低空表演应用场景的顺利进行。同时探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无人机集群表演中的应用,极大的提升无人机集群系统自动化水平,推动低空表演形式的多样化和技术创新。
(二)无人机集群技术的文旅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内容:带动低空文旅全面发展,在吸引人流、传播热点、促进消费、打造城市名片、景区知名度等诸多方面为低空文旅经济发展赋能。推动低空经济文旅场景示范,打通“无人机集群技术”—“内容创意创作”—“场景应用与服务”的全链条能力,支撑“低空表演+数字文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旅行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低空表演提供无人机集群技术应用解决方案。
四、研究队伍
(一)总体情况
技术创新中心初步计划组建30多名专业人才团队,80%人员全职开展工作,主要职能岗位包括算法工程师、硬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飞行工程师、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市场开发等,专家委员会由14名行业专家组成。后续根据中心运营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岗位和人员扩充,通过市场化机制加强人才的选拔与聘任,实行全职人员为主与兼职人员为辅的人员任用制度。
(二)主任、副主任简介
主任:刘汉斌,中共党员,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现任公司董事长。历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605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航空发展部副部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数据通信运营商系统部副部长、路由器产品部副部长,华为3com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运营商系统总监等职。
副主任:邓涛,中共党员,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现任公司首席技术官。中南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华中科技大学目标检测与识别专业硕士研究生。先后取得60多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使得公司凭借无人机编队控制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副主任:铁林,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航空航天背景下的非线性系统控制和无人机飞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入选中国科协2016-2018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2024年度Elsevier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
(三)专家委员会委员简介
主任委员:全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长时间从事可靠飞行控制和健康评估等方向研究。已获批专利2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军科委重点项目课题等多项。
副主任委员:邓江华,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公司现任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目标检测与识别、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系统设计,曾获得深圳市龙华区五一劳动奖章。
副主任委员:朱波,工学博士,南京大学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筹),特聘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集群系统调控与反制、机器人自主导航与编队控制、高精度鲁棒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副主任委员:黄劲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市场与数字化营销系主任、数字化营销研究中心主任。《营销科学学报》编委、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营销专委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同时从事无人机智能美学方面的研究。
委员:
郭利群,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雷振华,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秘书长。
范尔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佘志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国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研究员。
张磊,河北工业大学教授,河北省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段晓毅,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副教授。
戴训华,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齐海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高岩,天津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
五、机构设置与职能
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以内部设置技术创新中心为独立机构进行运作管理,董事长兼任中心主任职务,全面统筹中心发展运营和整体工作安排,中心职能岗位由依托企业和共建单位的专业人员组建承担相应工作,成立专家委员会为中心建设提供指导,下设技术研发、艺术创意、市场推广等部门,未来部门设置根据中心发展动态进行增加及调整。
(一)技术研发部:(1)无人机集群智能控制算法开发,路径规划、动态编队、协同避障的迭代优化,技术成果的产品化;(2)开发AI多模态驱动的表演剧本生成模型,飞行轨迹自动化生成技术,剧本编辑器的迭代优化;(3)仿真测试平台开发,支持超大规模集群虚拟预演与性能验证,地面站及通讯系统的升级开发。
(二)艺术创意部:(1)加强内容创意、文旅策划的能力,开拓“无人机+光影+文化IP”融合表演方案;(2)通过自动化剧本编辑平台,激发艺术创作能力,实现内容创意方案的飞行工程化实现;(3)探索新型艺术表达形式,如灯光与烟花互动、3D立体投影联动、实景舞台互动、观众实时交互控制等。
(三)新场景开发部:(1)针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文旅应用落地方案;(2)在主题公园、城市地标等建立样板性工程,形成常态化、可持续性商业模式,着力文旅行业推广和服务。
六、支撑与保障条件
依托单位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专用场地、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保障条件,在深圳市龙华区数字创新中心C座49层和深圳市龙华区利恒盛工业园A栋3楼,为技术创新中心提供约2700㎡场地面积,用于办公、研发及测试工作需求。目前已拥有完善的研发和试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电磁振动台、二次元测量仪、频谱分析仪、可程式恒温恒湿箱、静电发生器、双臂跌落试验机、氙灯老化试验箱、快速温变设备、淋雨试验箱等,仪器设备原值400万元以上。计划增加投入高低温试验、跌落冲击试验、疲劳试验及老化试验、螺旋桨平衡实验、简易风洞试验等设备。根据文旅行业低空表演的场景服务配套和运营方面需求,可为技术创新中心提供至少1500架专用的集群无人机设备,市场价值1000多万元。
共建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供学院路校区新主楼E603办公室为技术创新中心专用场地。依托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科资源共享,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支持,具体包括亚毫米级高精度室内定位系统、精确的风场环境模拟、自主研发的RflySim无人机集群仿真平台,以及先进的Intel 8358CPU集群和NVIDIA A100GPU集群算力资源等。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无人机集群协同控制、自主导航领域拥有国内顶尖的科研实力,在数字媒体创作、沉浸式交互设计领域也具备显著的学科优势,确保在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供全面的能力支撑。
(依托单位供稿)
上一篇: |
下一篇: 演艺灯光智能装备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筹)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