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 地方动态
地方动态
用文艺精品浸润心灵 凝聚精神力量——全国各级文艺院团将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发布时间:2022-11-30 17:0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11-30
  11月25日,冬日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大地封冻、寒风凛冽,在海晏县王洛宾艺术广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宣讲+文艺”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宣讲巡回演出正在火热进行。台上演员真情演绎,节目精彩不断;台下观众报以热烈掌声和阵阵喝彩。团长群毛吉说:“作为基层文艺院团,我们不光要加强自身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力度,创排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还要创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让群众通过快板、小品、民族歌舞等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产生思想共鸣,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基层,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心中。”
  该团文艺宣讲巡回演出自11月22日启动以来,受到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大家纷纷表示:“‘宣讲+文艺’的演出方式通俗易懂,使我们对党的二十大精神有了更深层面的了解。”群毛吉介绍:“团里将继续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把文艺宣讲巡回演出送到州内各单位、村镇、社区,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近来,全国各级文艺院团或参加宣讲活动、或组织集体学习、或创排精品剧目、或开展基层惠民演出,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主动作为,开展了一系列生动实践。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要听党话、跟党走,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文艺精品浸润心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作为具有社会主义文艺使命担当和责任感的国有文艺院团,广东省话剧院全面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学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以实施“剧院精品创作演出”为抓手,努力推进剧院事业发展新征程,为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今后,剧院将精心组织话剧《深海》等一批精品剧目巡演,推进剧院小剧场常态化运营,以演带练,服务人民,形成‘出精品、出人才’的常态化机制。还将坚持守正创新,聚焦时代命题,共同孵化更多彰显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岭南风韵的扛鼎之作,生动讲好中国故事、广东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院长鞠月斌说,人才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支撑,剧院将瞄准高水平人才和剧院日常专业技术提升,实施人才储备培育计划,把培育造就优秀文艺工作者队伍摆在重要位置,以文化自信激发创造活力,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文化自信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近日,陕西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委员,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寇雅玲受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邀请,依托“党员干部大讲堂”活动,为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作了“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动西安文化高质量发展——西安演艺集团创新改革发展实践”专题讲座,用集团非凡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实践,生动讲述集团持续推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的奋斗历程。
  寇雅玲表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集团将持续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在文艺精品创作、实现双效统一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集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带领干部职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在文化传承保护、文艺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推动文化繁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不懈努力。”寇雅玲说。
  山东省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始终立足国有文艺院团主责主业,坚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为主线,推出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崔家沟》《福大妮和山杠子》及跨界融合舞台剧《沂蒙红崖》《沂蒙组歌》、儿童剧《沂蒙妈妈》等一大批原创作品。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令中心全体演职人员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创作出更多传递时代强音、增强精神力量的优秀文艺作品,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心主任徐树波谈到具体工作时说:“柳琴戏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我们首先要抓好柳琴戏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复排《父子结拜》等传统剧目,开展省内外巡演、下乡演出和进校园普及,以新的传播手段传递经典魅力;其次抓好新剧目创作,即将启动革命题材剧目《辛锐》、现实题材剧目《中国大集》的编创工作;三是抓好文化惠民演出,问群众所需,创演大家喜闻乐见的剧(节)目,每年演出不低于260场次,努力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满意度。”
  河北省石家庄市丝弦剧团是河北地方戏曲的典型代表。团长刘如夺介绍,多年来,剧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先后创作了《花烛恨》《瘸腿书记上山》《大山恋情》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其中《花烛恨》已成为剧团的保留剧目,每次演出都得到观众的共鸣和热烈的掌声。党的二十大开启了文化工作者大展宏图、展示才华的新征程,剧团将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使命担当,不断推动地方戏曲院团创新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剧团将动员剧目创作人员深入基层,捕捉他们最生动的瞬间,创作更多有血有肉、有真实情感的精品力作。同时发挥丝弦地方剧种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本地历史,弘扬民族文化,唱响主旋律。刘如夺表示:“剧团将继续加大丝弦人才的培养力度,引导广大青年演员树立为戏曲事业献身的敬业精神;为他们量体裁衣,多提供排演剧目的实践机会,形成政治思想和艺术本领相结合的立体培养模式,让他们早日担起传承发展丝弦剧种的重任。”
  河南省漯河市豫剧团近几年经历了由衰落到迅速兴起成为当地明星剧团的过程,其制胜法宝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团长宋德甲说:“我们坚持创作剧目既要‘上得厅堂’,能在各项大赛上出成绩,走上国家级、国际舞台,又要‘下得厨房’,能走入田间地头,让老百姓认可。”地处郾城大捷所在地,剧团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以“精忠报国”精神为主题,近几年相继挖掘复排传统沙河调剧目《斩岳云》、新创沙河调剧目《郾城大捷》等。
  “为了让戏曲艺术惠及更多群众,团里的流动舞台车跑遍了漯河县区乡镇,把舞台搭在农村社区、田间地头,每年送戏下乡200余场,有时一天要到不同的村庄演出4场,吃饭化装都要在赶路的车上进行。”宋德甲说,大家用实际行动让戏曲艺术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优秀的戏曲作品要有大批优秀人才来传承,剧团坚定出戏、出人的理念,注重培养青年艺术人才,今后将与高校联合办学,培养后继人才,确保艺术传承不断层,让传统戏曲焕发强大生命力。(统稿:韩洁,参与采写:谭志红、秦毅、孙丛丛、李秋云、范海刚、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