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 地方动态
地方动态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深挖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2-12-05 17: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12-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文博工作者,我们倍感振奋,同时也深刻明确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湖北武汉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馆长曾宪松说。
  1927年8月7日,湖北武汉一栋俄式公寓的二楼,一场紧急会议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召开。楼外,敌特巡视、残忍杀戮;楼上,门窗紧闭、唇枪舌剑。中国革命未来如何?该走向哪里?该怎么走?一群平均年龄20余岁的青年内心燃烧着一团火。会上,身着长衫、操着湖南口音的毛泽东激昂发言,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响亮口号,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历史性转变。
  “在历史转折的危急关头,‘八七会议’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用短短一天的时间就决定了党和革命的前途命运。”曾宪松介绍,彼时,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高举战斗的旗帜,以血与火的抗争直面国民党的屠杀。
  回溯百年光阴,追寻红色记忆,致敬峥嵘岁月。近年来,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着力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加强与会议代表后裔的联系,挖掘红色历史的深刻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包括“素质教育进课堂”“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小小讲解员”等,让红色教育课程惠及更多观众;开展线上云端直播活动,通过“云参观”“云课堂”“云问答”等环节,增强红色党史的传播力、影响力;出版《星火相传历史见证——八七会议集撷》《光影留痕——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藏品图鉴》等多部书籍,宣传红色文化。
  武汉市江岸区鄱阳街小学学生王梓骞,因为一次研学活动与红色历史和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结缘。“我在这里当宣讲员已经一年多了,一般利用周末或者放学后的时间去宣讲。”王梓骞说,他希望把革命前辈奋斗与奉献的红色革命精神传递出去。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内涵,深入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潜心制作以人民为中心的陈列展览作品,以多种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曾宪松说,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将继续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的历史与八七会议代表的革命历程息息相关,与会议代表的后裔有着天然的血脉联系。曾宪松表示,该馆将继续用心延续好、维护好这份心连心的情谊,尽最大努力探寻更多会议代表后裔的足迹,挖掘历史真相,建立深入联系,用好红色资源,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从扫码预约到刷码进门,从电子触屏到语音导览,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随处可见现代技术的身影。“用科技为文化赋能,推动文博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曾宪松说,该馆将继续利用好官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送推文、简讯,拓宽传播红色文化的渠道,同时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让蕴藏在纪念馆里的文物焕发全新的光彩,让红色文化用更加新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真正走进民众的心里。
  让文物“活”起来,让一件件革命文物有血有肉、有神有魂,不仅展现历史岁月,更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除了基本的陈列展览,还开展丰富多样的实地社教活动,做到有史可讲、有物可看、有情可感;以情景剧体验的方式,让群众参与其中,在眼、脑、心多种感官中体会立体的历史触感;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让讲解的深度不仅见人、见物,更见品质、见精神。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将以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继续传承好红色基因。”曾宪松说。(瞿祥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