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 深度解读
深度解读
推进信用修复工作 释放文旅市场主体活力
发布时间:2022-11-30 09:10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2022-11-30

  为落实《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修复工作指南》(以下简称《修复指南》)要求,近期,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修复工作,结合信用修复工作实际,推动制度落实落地,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助力释放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活力。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修复工作

  信用监管是新型监管机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要求,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规范完善各领域各环节信用措施,切实保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推动信用监管法治化和规范化。作为事后环节信用监管的重要内容,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引导失信主体主动自新、增强全社会诚信意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规范开展信用修复工作,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塑良好信用,进而优化信用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修复指南》明确规定,要依法依规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市场失信主体解除相关管理措施,进一步推动信用修复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发展。

  二、坚持效果导向,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修复工作质量

  以《修复指南》出台为契机,推进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修复工作走向全面、走向深入,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

  及时主动实施修复,避免信用惩戒过度。《修复指南》要求,在充分掌握信用信息、综合研判信用状况的基础上,统筹好主动修复和依申请修复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地方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重点关注主动修复的情形,对于失信主体的认定依据被撤销或变更、政策变化以及法律法规修订等情形,及时通过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系统上传相关证明材料,主动实施信用修复,避免信用惩戒过度和给企业经营造成的困难。

  规范信用修复程序,推动实现“应修尽修”。《修复指南》要求,深入细致地向市场主体特别是失信主体做好信用修复政策制度的宣传解读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地方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围绕材料审查、文书格式、信用修复培训、信用信息使用等要求,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细化业务流程,加强人员业务培训,确保熟练掌握信用修复工作内容、熟练使用在线培训系统有关功能,全面做好信用修复各项准备,有效应对潜在的信用修复需求。

  落实守信激励政策,营造诚信社会环境。《修复指南》的出台有助于发挥守信正向激励作用,对及时进行信用修复的文化和旅游市场失信主体再次融入社会和市场提供了正向引导。强化守信审查,持续深化“执破融合”机制,建立文化和旅游市场失信主体动态监管和退出机制,落实市场主体出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