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来源于:金华新闻网 记者 冯俊江
“小微文化企业与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手机上的APP,小剧院的文化演出,大街上的创意广告,家里的小工艺品,基本都是小微文化企业的产品。”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吴江波说,小微文化企业已成为了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
昨天,作为文交会的配套活动,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主办的“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论坛”在义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文化产业相关管理部门代表,以及企业界人士,介绍了各自探索出的经验,并表达了对行业前景的看法。
小微文化企业成行业主体
“小微文化企业数量多,是文化企业的最主要构成主体。”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副司长关晓静,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为依据,讲述了当前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
她介绍,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有91.8万家,其中小微文化企业占到了84%,从业人员达1500多万人,占到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88%。小微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以文化、创意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源为投入要素,在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正在创造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财富。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多数小微文化企业分布在服务业,占比高达61.8%,当中又以创意和设计服务类最为集中;其他企业则主要分布在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中。
会上,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空间被大家广泛看好。“一个小微文化企业可容纳10个人就业,我们培育2.3万家企业,就可以解决23万人的就业。”重庆市文化委员会文化产业处处长陶宏宽介绍,该市已将发展小微文化企业列为工作重点。
吴江波表示,小微文化企业是朝阳产业,是文化领域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实现整个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基础,在文化多样性上发挥着有别于政府、大企业的作用。
不过,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优势较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省有小微文化企业近9万家,北京为近7万家,江苏也有9万家,浙江约为6.5万家,山东约8.5万家,五个地区合计占到了全部小微文化企业数量约1/3。
未来,如何获得资金支持至关重要
尽管占据了主体地位,但当下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仍遇到了诸多难题。比如,小微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税负重、公共服务和政府扶持少以及人才缺乏等,当中又以融资难最为关键。
“企业现在最缺的不是政策,而是将各类政策落地转化的力量。”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总会计师边晓红介绍,近年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大批文化金融政策,文化金融合作的难点,不是缺政策,而是缺乏专业性的操作力量去有效推动政策的整合、转换和落地。在这方面,南京市组建了全国第一家具备综合功能的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并针对小微文化企业,推出了文化银行、文化小贷公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交易所、担保保险等一系列颇具实效的对接渠道。
对于化解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重庆市选择通过鼓励金融中介机构参与融资和财政补贴的方式。陶宏宽介绍,在重庆,对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贷款收取的担保费率在2%以下的新增担保发生额,由市财政补助担保机构0.5个百分点。如今,担保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已日益突出,并逐渐形成了小微企业“适贷即保”,银行“见保即贷”的良好合作机制。
记者了解到,为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去年8月19日,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三部分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从国家部委层面发文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和“互联网+”
因为文化产业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丰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顺利后,往往可以轻松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新常态下,小微文化企业该如何把握发展机遇?
“中国制造加中国文化,就是中国创造。”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政策规划处处长张海鹰说,新常态的核心就是经济增速的放缓,由高速到中高速,甚至是中速。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小微文化企业要打破“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局限,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文化产品设计和企业经营中。
在论坛上,互联网思维亦被不少嘉宾提及。成立于2007年的深圳市聚橙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演出经纪为主营业务,兼顾票务销售、演出制作、剧场运营的全产业链型演出公司和O2O电子商务公司。昨天下午,该公司董事长耿军向大家介绍了公司的发展经历。他提到,2012年实施的“O2O”战略,对公司发展至关重要。
上一篇: 国家统计局首次发布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数据 |
下一篇: 第十届中国(义乌)文交会开幕 千余企业文化赶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