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发展动态
第 13 期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11年10月17日
※部委动态※
文化部文化产业财政金融专项协调会杭州召开
10月10日至11日,文化部在杭州举办文化产业财政金融专项协调会。会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讲解了文化产业金融扶持的有关政策与方向,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家新介绍了文资办设立的目的、职能以及中央财政资金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副司长李元讲解了文化产业产品出口的有关扶持政策。200多位各省文化厅产业处负责人、骨干型文化产业企业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IDG资本、联想投资、浙商创投和上海复星集团文化产业事业部等五家投资机构参与了11日上午举行的文化企业与股权投资机构对接会。对接会上,投资机构嘉宾与文化产业政府管理者、企业家们讨论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商业模式、企业成长策略、股权融资等问题。(来源:中国经济网10月13日讯)
※地方动态※
黄华华赴广东省文化厅调研
10月13日,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在广东省文化厅,就如何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最近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等问题进行调研。黄华华在调研中对广东省文化系统提出五点要求。一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文化管理方式,努力发展文化社会组织。二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载体建设,加大力度办好“文化民生实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三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要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四要加强对文化精品创作的引导,营造宽松有利的创作环境,创新文艺创作的扶持方式,构建科学的文艺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五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动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来源:广州日报10月14日讯)
陕西青海两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在西安举行
10月13日,陕西青海两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座谈会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和青海省副省长张建民出席座谈会。郑小明在会议中指出,近年来通过文化体制改革,陕西文化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距文化强省和西部强省的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还需在体制机制上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好的做法和经验,力争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张建民说,2009年以来,陕西文化体制改革三年三大步,在文艺院团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希望通过此次考察学习,能够促进陕西青海两省文化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来源:陕西日报10月14日讯)
※改革聚焦※
湖北4家国有文化企业揭牌
10月13日,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楚天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长江人民艺术剧院等4家国有文化企业正式揭牌。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湖北省政协主席杨松出席仪式并共同为4家企业揭牌。新组建的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根据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制播分离、宣传经营两分开的要求成立的省属大型国有文化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湖北省楚天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是今年湖北省广电网络整合的主体,目前已基本完成全省广电网络的整合工作,实现“全省一网”。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等7家单位组建而成,集创作演出、策划营销、剧场经营、资本运作为一体。长江人民艺术剧院由湖北省话剧院更名而来,隶属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来源:湖北日报10月14日讯)
福建加快推进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带来勃勃生机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需转企改制的101家单位全部实现转企,核销事业编制3777名。改革极大激发了文化企业活力,转制后的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0年实现税前利润10028万元,同比增长39.26%;海峡世纪影视公司经多家转制单位整合组建,去年总产值约1.5亿元,是公司成立前的3倍;福建三明市歌舞团转制成立三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后,不仅一年免费送戏下乡100场,还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到全省各地演出,2010年收入近500万元。不断深化的文化体制改革,极大推动了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从2009年起,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2010年分别带动9.2亿元和约15亿元资金投入文化产业项目。2010年,全省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活动的单位达4.4万家,资产总计2140.4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82.16亿元,从业人员69.27万人,实现增加值601.66亿元。(来源:福建日报10月13日讯)
※产业发展※
深圳印发文化创意产业五年规划
10月14日,深圳市政府正式印发《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四大目标:到2015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超过58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引领深圳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先锋城市、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和国际时尚创意中心;产业主体发展壮大,形成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使深圳成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创新中心和应用研发高地。未来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将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文化软件、动漫游戏、新媒体及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出版、影视演艺、文化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高端印刷、高端工艺美术等十大产业,实施会展平台工程、技术支撑工程、产业集聚工程、文化金融工程、传播推广工程五大重点工程。(来源:深圳晚报10月15日讯)
※基层之窗※
云南省建水县推进文艺演出与旅游相结合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大力推进文艺演出与旅游相结合,取得良好效益。2002年,建水县旅游局招收了10多名演员,在朱家花园水上戏台开始了“妥底玛依”民族服饰、民族风情歌舞表演。2005年,旅游艺术团离开朱家花园,开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营模式,在朱家花园门外临街吊脚楼开辟了“金临安茶苑”小剧场。艺术团演员的用工性质为合同工,每年要接受技术等级考核,根据不同的技术等级承担相应的角色和上场节目。艺术团分配上实行“演出打分、按劳计酬”的政策,演员月收入在1000元至3000元不等,大大提高了演员的积极性。为了更加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艺术团定位为以外来旅游者为消费对象,节目要有地方文化特点,演出要有好听好玩的娱乐效果,并聘请本地艺术创作者采集民间文化及趣事趣闻,打造专属节目。经过近6年的不断创新改版,金临安茶苑的表演已包括民歌小调、方言说唱、民族歌舞、情景喜剧、服饰表演五大版块,演职人员扩大到20多人,年营业收入180多万元,每年为朱家花园创收利润40多万元。(来源:云南省红河州委宣传部供稿)
主编:叶晓新 责任编辑:荣文汉 曹泳超 联系电话:5988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