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改革发展动态
第263期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资讯部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14年5月13日
※要闻摘报※
习近平:坚持文化自信 推动中外交流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中,就中华文化与“中国梦”、文明交流与世界和平的深刻关联作出重要阐释,引起世界积极反响。习近平主席总结伟大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他说:“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此外,习近平主席还在欧洲演讲中提出“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同时真诚表示:“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来源:《新华每日电讯》5月10日讯)
※部委动态※
2014年度演企经管人才培训班启动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开班授课
5月12日,2014年度第一期全国演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在深圳开班。本期培训班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承办,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培训学院协办,为期6天,来自全国60多名国有和民营演艺企业高管参加。围绕“如何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演艺项目”,培训班组织学员提交了项目开发案例,邀请了众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展开有针对性的讲授。培训班还特别邀请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为学员解读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有关政策,安排学员在深圳文博会现场进行学习交流。(来源:文化部改革办)
财政部摸底中央文化企业混合所有制发展情况
财政部近日发出通知,为更好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全面调查、了解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包括企业的股权混合、项目投资的混合、与境内民营资本的混合、境外与其他资本的混合情况。统计内容包括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基本情况、混合方式、混合前后的股权比例、治理机制、取得的成效或存在的问题、改革建议。(来源:财政部网站5月12日讯)
※演企视窗※
天津儿艺“制作人制”催生原创新剧
由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出品,繁荣戏剧工作室制作的大型互动儿童剧《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将于5月31日、6月1日晚在天津首演。据悉,仅在“六一”期间,天津儿艺就有4台剧目在本市演出,此外,还不断接到很多外地演出商的邀约。天津儿艺副团长陈冀东认为,儿艺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制作中所推行的“制作人制”。天津儿艺先后成立多个工作室,制作人可以自由从剧团的人才库中选择适合的演员,整个剧组集体创作,这大大激发了演员的创作活力与不断进取的心态,使得以前儿童剧创作中存在的极度缺乏原创剧本、形式单一等顽疾得到了解决。(来源:《天津日报》5月10日讯)
※数据点击※
调查发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陷入“怪圈”
5月12日,《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社会文化卷》发布。该报告调查发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陷入了重输入轻培育、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维护的“怪圈”。统计显示,在169个村级有效样本中,93.49%的村庄图书阅览室的投入主体是上级政府或村委会,由农民或其他组织投入的占比为1.18%;老年人活动中心投入主体为上级政府或村委的村庄占比为90.74%,5.56%的投入主体为农民或其他组织。可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主体培育方面重视不够。(来源:中国新闻网5月12日讯)
※地方动态※
河北省多措并举支持转制院团发展
为支持转制院团发展,促进全省演艺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河北省文化厅近日会同11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文化部等九部门〈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将转制院团纳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中央和省设立的其他有关专项资金和基金,符合条件的,通过政府购买、项目补贴、定向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转制院团发展和创新项目,鼓励和引导转制院团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来源:《中国文化报》5月12日讯)
※文化产业※
重庆将建西部国际版权总部基地 提升文化产业
5月12日,重庆市版权局、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和协信地产有限公司,近日在京签署“中国西部(重庆)国际版权总部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该项目将推动中国版权保护及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带动中国西部地区版权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据悉,此次三方共同推动的“中国西部(重庆)国际版权总部基地”项目,在功能上包含:版权公共服务功能(版权咨询、版权展示、版权评估、版权代理、版权交易、投融资服务、人才培训等)、文化演艺功能、会展及国际交流功能以及配套服务功能。(来源:《重庆日报》5月13日讯)
※公共文化※
广西南宁创新服务模式 让流动公共文化服务走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积极探索流动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子,通过“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馆”、“流动大舞台”等流动文化服务平台,建立起了灵活机动、方便群众的流动文化服务网络,有效地扩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提升了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缩小了城乡文化服务水平差异。在服务重点上,突出公共文化服务的薄弱地带和弱势群体,让优质的文化资源主动流向难以享受固定文化服务的地区和人群。在服务模式上,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充分体现方便快捷的特点,公共文化服务走出家门,走入千家万户,真正做到了“动”起来。(来源: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
※标题新闻※
◆河北政协委员:依托区位优势建环京津文化产业园(来源:《河北日报》5月12日讯)
◆重大文化项目成陕西旅游新引擎(来源:《中国旅游报》5月12日讯)
◆首届江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启动 设“紫金奖”(来源:中国新闻网5月12日讯)
◆文化立法刻不容缓(来源:《光明日报》5月12日讯)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文化发展动态和简报”。
欢迎将相关素材和意见建议发送至邮箱:wenhua@ce.cn。
赠有关领导同志参阅
主编:邹一鸣 成琪 责任编辑:邵希炜 席满琴 联系电话:010-83530939
上一篇: 改革发展动态第264期 |
下一篇: 改革发展动态第26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