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政策法规司
政策法规司
改革发展动态第272期
发布时间:2014-06-13 10:14 来源: 编辑:政策法规司
信息来源: 2014-06-13

改革发展动态

 

第272

文化部政策法规司改革指导处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资讯部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改革发展研究中心 2014年6月12

※要闻摘报※

白皮书:香港与内地在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成果丰硕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10日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全面阐述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区的实践成就。白皮书披露,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在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其中,2005年,内地与香港签署《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更紧密文化关系安排协议书》,在文化保育、产业发展和交流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支持香港、澳门与广东共同申报并成功将粤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来源:《中国文化报》611日讯)

※演企视窗※

央地文艺院团携手共建互利共赢

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1958年成立,2012年转制为企业时无论是基础设施、硬件条件还是人员情况都极为艰难。“当时只剩下20个人,工作真是一筹莫展,在文化部艺术司支持下,我们联合中央民族乐团,共同创作了大型民族管弦乐苗族歌舞剧《仰欧桑》,并在艺术创作能力、队伍建设和管理上取得进步,终于在去年扭亏为盈,队伍也壮大到92人。”贵州黔东南州歌舞团团长常海表示,《仰欧桑》将在当地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长期驻场演出,这也是牵手行动为他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来源:《中国文化报》611日讯)

 

河南省木偶剧团市场向好更重视人才

67日,由河南省木偶剧团排练的大型动漫人偶童话剧《小马过河》首演。据悉,该剧吸引了呱呱团创等不同专业团队,是河南舞台艺术生产进行多专业跨界融合的一次新的尝试。该剧在经典童话动画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将舞台表演、动漫、多媒体等高科技有机结合,在人物造型、故事表述、情节设置上进行了大胆尝试,突出了剧目的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据河南歌舞演艺集团总经理介绍,河南省木偶剧团2012年完成各类演出83场、收入130万元,2013年演出129场、收入233万元,演出场次和市场效益逐年攀升。(来源:《中国文化报》611日讯)

※改革聚焦※

上海文广整合成立东方广播中心

继今年3月末整合组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后,上海文广内部改革再迈新步,宣布整合成立东方广播中心,全面进军新媒体。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现有12个广播频率整合于一体的东方广播中心9日揭牌,这是上海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的又一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广播业务继两台分设、频率专业化、新闻及文艺资源整合、制播分离等改革后,进一步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的一次主动变革。(来源:《东方早报》611日讯)

※数据点击※

数字化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2014-2018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报告指出,从目前至2018年期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5%。中国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娱乐及媒体市场。20142018年期间,中国数字化娱乐及媒体总支出(不包括互联网接入支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15.5%,占娱乐及媒体支出增长的53%。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数字文化产业目前的市场价值很高,大概能占到35%左右,预计到2016年将占到文化产业总额的70%,成为整个文化产业中占比最大的一部分。(来源:《工人日报》611日讯)

※地方动态※

2014年《北京蓝皮书》为文化中心建设献策

69日,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在京发布。蓝皮书结合北京文化建设发展现状和未来目标,提出加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建议,包括: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增强城市文化魅力;积极推动由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的转变,全面提升首都公共文化服务力;积极推动文化改革创新发展,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同时,增强文化创新,走融合创新发展之路,以双轮驱动和融合创新推动首都城市发展等。(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611日讯)

※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中国经验具有国际意义

近日发布的《创意经济报告2013(特别版)》指出,中国的经验具有国际意义:首先,我国既强调发展“消费性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也强调发展“生产性服务”功能,推动文化创意和国民经济相关行业融合发展;其次,我国强调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双轮驱动”,兼顾了“市场化”因素和“非市场化“因素的作用;第三,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厚的地区大力度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为完善地方社区文化记忆,活化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做出了系统的尝试和实验。(来源:《中国文化报》611日讯)

※公共文化※

全国政协调研报道:公共文化服务要体现公共性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组近日在长沙调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首先要体现“公共性”,惠及全民,这是政协委员们的一致看法。陈力委员认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性应体现在保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的目的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吴江常委说,从长远看,不能只满足于政府“送文化”的形式,而要注重培育文化市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最终实现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目标。(来源:《中国政协报》611日讯)

※标题新闻※

◆广州演出市场被“抛弃” 周边二线城市“抢戏”(来源:《南方日报》611日讯)

◆西安: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来源:《西安晚报》611日讯)

◆国内首支体育文化产业基金成立 将触变体育产业(来源:证券时报网611日讯)

◆北京三联24小时书店平均每晚零售实洋2.35万元(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611日讯)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文化发展动态和简报”。

欢迎将相关素材和意见建议发送至邮箱:wenhua@ce.cn

赠有关领导同志参阅

 

主编:邹一鸣 成琪    责任编辑:邵希炜 联系电话:010-810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