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还记得刻印在小学课本上那个小萝卜头的故事吗,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应用动漫制作技术,将其转化成《我是小萝卜头》互动电影游戏和6集主题动画片,引导青少年深入学习红岩精神,增强责任担当。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岩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在新时代中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功能,让红色基因在一代代人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发挥教育功能
针对青少年学生、党员干部等群体,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展特色活动,通过差异化的活动和丰富的传播载体,实现红岩精神的立体化传承。例如,将红岩所属54处革命遗址及10万件馆藏文物转化为生动的红色教材,依托红岩干部学院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依托全国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开展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依托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每年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9·30烈士纪念日”“11·27烈士殉难纪念日”三大纪念活动。
据统计,近年来,该馆年均接待观众超1000万人次,年均开展特色宣教活动超500场次,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红岩样板”。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重庆谈判80周年。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依托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新华日报》总馆旧址陈列馆及红岩干部学院等场馆资源,开展了“青春红岩”“少年说红岩”“寻找红岩发声人”等一系列主题特色活动,通过沉浸式讲解、手工拓印、互动打卡、专题党课、特色微课等创新形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岩精神。
实现数字转型
以“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根本遵循,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红色资源保护、展示与服务全过程。
围绕构建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体系,该馆运用高精度平面扫描、高清摄影、三维扫描建模等先进技术,对馆藏的4000余件(套)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精准记录每一处细节,以数字化形式实现文物信息的长久留存。聚焦创新历史文物数字化展示形式,该馆应用多曲面融合投影、全息投影、VR、AR、裸眼3D等技术,打造《红岩记忆》数字体验厅,参观者可通过观看博物馆自制的《愈炸愈强》《西迁》《英雄之城—重庆》等多部裸眼3D影片,沉浸式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应用多点触控屏显技术,开发《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数字展示交互系统,生动展现周恩来总理与朋友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们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开发“红岩文物多维信息展示系统”,借助液晶高清触摸一体机,全面、生动地展示96件(套)文物的精美图片以及89件(套)文物的三维模型,让更多文物从库房走进大众视野。
“饶国模收藏的景泰蓝花瓶”“宋绮云使用的白瓷酒杯”“张学云送给妻子的礼品盒”……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者轻点“红岩文物多维信息展示平台”的屏幕,一件件文物便跃然眼前。而这样的场景,正是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以数字化赋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
探索产业融合
近年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不仅借助数字技术增加了数字产品供给,还依托红色文旅资源,探索出“红色+教培+文创+演艺”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据统计,目前已实施红岩红沉浸式剧场等70余个产业项目,推出多个红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其中,以知识产权授权方式打造“歌乐忠魂—渣滓洞沉浸式体验项目”,包括《红岩红》《黎明之前》两部沉浸式体验剧目,该项目已成为渣滓洞景区配套接待区和具有体验、展览、研学等功能的增值服务区;打造展演剧《红岩革命故事展演》,将红岩故事搬上舞台,该剧自2020年首演以来,在全国已演出700余场,现场及网络观众累计超700万人次;通过知识产权授权合作、专属IP策划举办教育活动、文创大赛等形式,拓展文创多元开发渠道,每年新推出文创实体产品20款以上,自主开发形成红岩智慧笔记本系列、红梅系列、红岩·印咖啡等文创产品200余项。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雷莹表示,随着红色旅游、红色研学、数字化展示等形式不断创新,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正从“参观打卡地”走向“红色文化精神高地”,未来,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情怀为墨,在新时代的文化画布上,持续书写红色精神的当代注脚。(张 欣)
上一篇: |
下一篇: 重庆发布“三个一”征集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