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年来,河北霸州市不仅对本土文化资源大胆发掘、有效传承,还积极致力于构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老百姓既能品文化大宴又能演怡情小调。
走进霸州,一处处各具特色的文化场所令人印象深刻:李少春大剧院(纪念馆)、华夏民间收藏馆、中华戏曲大观园、益津书院、牤牛河历史文化公园……如此多的文化设施不禁令人感叹:一座仅有60万人口的小城竟有如此魄力,为老百姓投入大手笔打造文化休闲环境。过去,哪里来了名角或是有好戏上演,霸州及周边县市的戏迷们都会挤着去看,现在,每到月底李少春大剧院都有省级以上院团的戏曲名家表演,戏迷们可以挑着看,每场演出票价只要十几元到几十元。李少春纪念馆的“周末小剧场”还为戏迷票友们开放舞台,目前已举办150多场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票友1.2万余人登台献艺。
据了解,霸州15个乡镇都建立了综合文化站,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文化活动场所,组织的各类活动也深受大家欢迎。信安镇的刘建祥是远近闻名的乡村诗人、龙泉诗社的社长,也是镇文化站的常客,他介绍说:“以前只有我们几个诗歌爱好者凑在家里写写,一没场地,二没发表渠道。后来文化站组织大家成立了诗社,完成了从自娱自乐到规范运作的转变。诗社现在已有80多人,定期举行比赛,并可以通过在市内影响力较大的谷风诗社发表作品,这让诗社成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如果说文化站是起着引领作用,那么霸州383个行政村的文化大院则是将文化服务切切实实惠及到了每个村民。王庄子乡王圪垯村的郭大爷每天都会到村文化大院下下棋、练练书法,有时还会跟着学上两句昆曲。这个占地60多亩的文化大院布局别致,有仿古八角亭、戏楼、书画苑、图书阅览室、篮球场、老年门球场、游泳池、健身广场等文体设施,并向村民全天开放,每天来这儿的群众络绎不绝,大院内好不热闹。
霸州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这给民间文艺社团的发展提供了优良土壤。如今在霸州活跃着78道花会、270多个秧歌队和160多个文艺社团,涌现出了书法之家、绘画之家、音乐之家、戏曲之家等“特色文化家庭”千余户,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撂下筷子唱戏、放下锄头写诗,这是如今霸州老百姓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霸州市委宣传部长梁雪梅说。(谭继涛 李 静 徐 巍)
上一篇: 河北60余位专家建言文化强省 |
下一篇: 河北省戏剧节展演优秀剧目 |